主题:【原创】谈“以夷制夷”和“国际公法” -- 温相
- 共: 💬 33 🌺 5
每一次战败其实都是中国政府自己打败了自己。鸦片战争
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中国政府所作的准备要么就是
浪战,要么就是溃退,全无定略。中法战争本来法国已经
是内外交困,然而,李鸿章以所谓的无百年不和之战为理由和法国人谈和,这件事影响是最坏的,中国在战胜的有利条件之下,居然还要卑躬屈膝的言和,就此让外国列强
洞悉内里。甲午海战就不用多说了,日军本来就是毙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结果,没想到捞到了那么大的便宜。
现在一旦说起以往的耻辱史来似乎都要归结为制度之败,
当然腐朽的满清自然不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对手,但是,
我们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之时,是不是自己的制度已经真的超越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呢?当然,要是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社会主义确实超越来资本主义。哈哈,实际呢?
可见,制度是主要因素,但是,就像战略不能完全替代战术一样。各有各的帐。
实在打不过,谈和的条件也会好得多。
鸦片战争的时候确实有个别将领如关天培等人力战不屈,可上下不齐心,部队太少,所以不济。
英国人刚来的时候优势并不完全在于武器,更大的程度上是我们自己的腐败打败了自己。
再看看冯婉贞的三元里抗英,洋枪洋炮又如何?照样打得他们找不着北。
看一下中法之战就知道了,中国在至少是平手(其实是获胜)的情况下,还要被迫给法国人特殊的“贡献和平”,李二先生实在功不可没。
这是司马懿说的。
武备不修导致甲午之败,你说该算谁的帐?
我刚才举例为了说明如果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部队都能象冯婉贞在三元里那样万众一心,上下团结,再加上灵活的战术,打败敌人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也不会输得那么难看。
甲午战争不同于鸦片战争,不是大刀长矛对抗坚船利炮的战争。鸦片战争还有武器落后的借口,甲午战争可是势均力敌的呀。
扩大侵略的胃口,大骂聂士诚是淮军败类,把聂部调离前线,这李二先生呀,唉。。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中的亮点来正式阐述这个道理,届时欢迎水镜以及其他兄弟指正之。
尤其是中日战争,根本不应该这样惨的。
就被李二先生夸为人才。
另外冯和三元里的事的真实情况还待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