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谈“以夷制夷”和“国际公法” -- 温相
- 共: 💬 33 🌺 5
我们知道,满清末年的李鸿章最喜欢高谈他的以夷制夷的
观点,此外,就是他动辄就套用国际公法来钳制朝官的言论,似乎此法一出,海宴河清了。然而,蒙羞春帆楼于前,获辱太和殿其后,以夷制夷变成了合而谋我,国际公法成了国际非法,何以至此呢?
首先,以夷制夷的前提是要保证在自身政治、军事、财政
上的绝对优势,比如满清在境内对于西藏、天山南北两路的用兵,最后都要归结为以夷制夷,也就是使用和平演变的方式代替征服和屠杀。但是,如果没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多次反复的讨伐,这个结论是不会成立的,所谓
临之以威,加之以信正是这个道理。荒唐的是李鸿章等人
哗然不知外务,徒以僵化效法先祖为能事,结果,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为人所乘,中俄密约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
其次,国际公法的贯彻也是在主权获得保障的基础上才能
有效的完成的。国际公法,其实换言之就是国际间的道德
之公认的法律准绳。李鸿章在中日冲突之前,一再向朝廷
表示,日本不会不顾万国公法于不顾的。这也是他昧于世界和自己的形势所作出的错误判断。一个政治、军事完全
出于被动、主权基本不能自主的国家在国际上是没有公法
可以为他提供保障的,这也就是南联盟的总统最终不免要
走进海牙国际法庭的主因。国于国之间的交往,如果奢谈
道德和公法,那一定是在某一方已经无法采取其他有力方式回击对方的无理的情况下提出的,否则,就是借口或者
企图利用国际公法来作大文章,比如1991年美国出兵海湾
,便是一个十分恰当的使用了国际公法提高本国声誉和利益的范例。
回过头看,我们就会理解左宗棠为什么大声疾呼,国家不可徒然依赖外力,只有徐图自强才是正论的本源所在。我们中国在近现代的外交领域中多次的努力之所以归于失败
,不是中国人不热爱和平,而是希望和平掩盖一切;不是
不懂技巧,而是希望技巧能代替原则。事实教育了我们,
当蒋介石再度效法李鸿章的时候,试图通过国联、德国来
化解日本对中国的咄咄逼人的局势,他得到的是比李鸿章
更加不如的下场--伪满洲国的诞生和南京大屠杀的出现
,历史有时候是会重演的,前提是你走在前人的覆辙之下
而不觉。
当时完全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面对强敌,要靠实力和狠劲才能闯出一条生路,而李鸿章却总寄希望在列强的夹缝中施展太极推手,屡屡碰壁。
曾国藩告诉诉过他痞子腔靠不住,他虽有所收敛,但终其一生,还是以耍小聪明为主。
李鸿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甲午之战前,总寄望于国际调停,自己却不修武备,为天下羞!
我觉得这个可能和李鸿章早年跟太平军在苏南的战斗,和后来平捻的经历有关,尤其是和李秀成在苏南的反复争斗中,洋枪队起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否则光凭淮勇,是顶不住李秀成的,自此李鸿章对洋人充满敬畏,一生畏敌如虎。
相比之下,张之洞,左宗棠胜之远矣。
温相一文,如当头棒喝。兄弟刚看了“走向共和”,险些入了翻案的套。
看看伊拉克,再看看北朝鲜。就知道这道理百年这样,百年后还是一样。
该多吃几道“左公鸡”来纪念一下左宗棠。
但是,这个骡子踢起洋人来也不含糊,不像李鸿章,只会
张牙舞爪的对付自己人。
左宗棠的话是一句真理,但也是一句废话,那是八国联军大军压境的时候。把李换下来,让左爷去,他恐怕也不能把国家拯救出水火之中。我相信左爷倒能干出自己玉碎的事情,但是否于国有益,那就不见得。
说得不对,请温相指正。
但是如果李鸿章以首辅之尊,力除晚清官场贪污之弊,且任人唯贤,淮军不至于腐败得一触即溃。
李大学士带头贪污,还指望他能管束手下淮军将士,还能让他们用心练兵,以御外侮?
我相信如果李的老师曾国藩来坐这个位子,尚不至于此。
看看后期李鸿章器重的淮军的将领叶志超,就知道责任在谁了。
再看看同期的聂士诚,董福祥的部队,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那个年代火器对于冷兵器尚没有现在这么悬殊,如果每支部队都能象聂,董那样,相信历史不会是那么的令人心碎。
李少荃拼命做官。作为老师的曾国藩只能说到这里了,作为传承湘军文化的弟子,李鸿章合格,作为砥柱中流的首相(名义上是,文华殿大学士,清制,首辅)李鸿章不够
,就事论事,他有很多地方用不着苛责,而是掀开一看就知道内里。他对俾斯麦说有人夸他是东方俾斯麦,俾斯麦
则作答:无人称呼我做西方李鸿章。
李难道不是同曾一样:臣屡败屡战,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有谁可以在晚清挽狂澜于既倒。
齐家是首要,看看李二先生的子孙,再看看曾剃头的子孙
就知道曾国藩不是一句虚伪就能骂倒的人。蒋介石之所以后来的评价获得分数比前期要高,多少也借了儿子的光。
而曹操之所以被骂作篡位奸臣,除了他自己说的要做周文王以外,儿子曹丕也是一个最大的帮忙者。某些时候,老子是儿子的儿子。
那是两种文明的冲突,大厦将倾是无人可挡的。没有人能挽救清朝政府。
谁也做不到,我们没有苛责李鸿章这点,我们今天所计较的是他没有尽力。一个战士即使杀不死敌人,只要他尽力
了,我们就没有理由责备他,比如周恩来,他在文革中的
历史充满了扭曲,为什么时至今日人民还会谅解他呢?因为他尽力了。而李鸿章呢?他尽力了吗?他要保存的是他自己的淮系的实力,从甲午海战到东南互保,李二先生的
所作所为不令人齿冷吗?
中国就不会签订那么多耻辱的条约,赔那么多的款,割那么多的地,较少痛苦地实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象日本一样。
也是不灵.
帝国主义就只派了一只船,大清没有一个士卒投降,但是打不过啊。这是两个文明的冲突,是酝酿了几百年的积累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