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所知道的苏州评弹 -- 东张西望

  • 共: 💬 51 🌺 80
哈,这个更利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哈哈,这个太逗了。那也是以前跑码头逼出来的本事。
上海的滑稽戏里也是各地方言杂陈,

绍兴话啊宁波话啊苏州话啊苏北话啊最多,基本反应了"上海人"的组成.

北方人嘛,小山东好像也是常见的.

没想到东张还有这个三年前的老帖子

呵呵,描金风里,那个开铺子(当铺?)王宣的徽州腔,每次把阿轧和尚笑翻.

哈哈哈

可惜侯宝林不在了,告诉他去,多好的包袱啊.

您可以听一听杨华生老先生的“宁波空城计”

用宁波话唱的京剧空城计。

哦?有这个啊?

以后注意着.

小时候听评弹说书

最等不及就是说书人绕个云山雾罩不讲故事。后来才明白,其实最有味道的就是这种弄堂书。

现在的滑稽戏虽然与主持人共同平分了上海电视的江山

可却是越来越不能听了

我还是喜欢老的几个演员。

捺迭个宁波和尚哪能也是老听客啊?

就凭这个“阿轧”,就知道你可是相当专业的。

吴君玉确实是个人才

他老底子其实是半路出家,说的是“小大书”,能够弹三弦开唱的。有点名气后才“带枪投靠”。因此,他的说表自成一家。可惜,艺术生涯刚开始,就变成右派,等文革结束,他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和评弹最辉煌的时刻同时过去。他的艺术一生真的是个悲剧。不然,绝对可以开宗立派的。

昨天报纸还在介绍陆耀良,老先生93了,住厦门路石库门。评话现在后继无人,几个老先生,都没有传人,可惜

吴君玉唐耿良都是最近一两年过去的

好像前几天电视里看到介绍,吴的儿子现在子承父业也在说水浒。不过现在生活工作都是那么快的节奏,其它的娱乐又那么多,有几个人能有心思每天准点找一小时听评弹评话呢。连我妈这样的老听客现在也是老娘舅排第一,韩剧排第二,东方110 排第三...评弹啊,都不知道排在第几位了

陆耀良还健在倒是不晓得,祝老先生能长寿。我小时候上海好像很少播他的三国。

吴的儿子是霸王硬上功

吴担心后继无人,硬叫儿子该行跟他学水浒。但到底不是科班出身,和老子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

花顶
来问问题了

最近刚听完唐耿良的《三国》,中间有几个词怎么也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一个是别人叫关公为“红剑叠”,还有就是苏州人说“还未”是什么意思,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