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特朗普对加拿大加关税了,有人讨论吗? -- 遂行
- 共: 💬 82 🌺 376 🌵 5
美国政府已通知渥太华: 从周二开始对加拿大的出口产品征收 25% 的全面关税
特朗普计划于今天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新关税。 加拿大政府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美国政府已通知渥太华,预计从周二开始对他们的出口产品征收 25% 的全面关税,但石油等能源产品除外。(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201-%E7%BE%8E%E5%9B%BD%E6%94%BF%E5%BA%9C%E5%B7%B2%E9%80%9A%E7%9F%A5%E6%B8%A5%E5%A4%AA%E5%8D%8E-%E4%BB%8E%E5%91%A8%E4%BA%8C%E5%BC%80%E5%A7%8B%E5%AF%B9%E5%8A%A0%E6%8B%BF%E5%A4%A7%E7%9A%84%E5%87%BA%E5%8F%A3%E4%BA%A7%E5%93%81%E5%BE%81%E6%94%B6-25-%E7%9A%84%E5%85%A8%E9%9D%A2%E5%85%B3%E7%A8%8E)
加拿大给美国当狗这么多年,终于要被宰了吃肉了。
美国养了加拿大这条狗这么多年,终于要宰了吃肉了。
狗都杀了,美国确实是不行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特朗普又变了 暂停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早些时候称,在他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女士进行了 “友好 ”交谈后,即刻暂停对墨西哥征税。几小时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社交网络 X 上写道:特朗普将把他计划从周二起对加拿大产品征收的 25% 关税的生效日期推迟 “至少 30 天”。
特朗普确实是因为边境和贩毒的问题才征税吗?30天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国内他要给富人、企业减税,没法增收,那只有从国外下手
反正是苦一苦百姓,骂名世界来承担
亲疏有别,中国这次加10%,加墨25%,下来欧盟是不是也这待遇,
那美国通胀又会咋样呢?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脚踩西瓜皮吧
doge部节流就算1天省2亿,2年能省700亿,不知道够干啥的
马斯克据说已经被从白宫赶出去了,不知道俩人啥时候决裂,这样戏才好看
要是对父母的祖国征收早乐开花了,对日欧加拿大等高华祖国征收有什么值得讨论的?但愿上帝保佑高华个个获得美日西方的关注,当个和黑人平起平坐的二等公民!但愿高华有点良心,对黑人心理上友好点,别整天心理不平衡!
看见您说“国内他要给富人、企业减税,没法增收,那只有从国外下手”,感觉不确。我个人认为关税至少有一半要由美国国内的厂商和消费者承担,等于向中下层人口加税,还是损 99%而利1%,将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但对具体情况需要核实。正好试一试“观点论据不决,问DeepSeek”。下面是它的答复:
关于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成本承担问题,经济学界已有大量实证研究,结论与您的判断高度一致: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国内厂商和消费者承担,而非完全转嫁给外国出口商。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可从市场结构、价格弹性、供应链调整成本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市场结构决定价格转嫁比例
1. 进口商议价能力差异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中国出口商并未全额承担关税成本。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测算,中国出口商仅通过降价吸收了关税的约20%(2018-2019年数据),剩余80%由美国进口商与消费者分担。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与供应链黏性——美国企业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被迫接受中国出口商的部分价格转移。
2. 终端消费品领域的更高转嫁
在电子产品、家具等终端消费品领域,美国零售商(如沃尔玛、Target)因市场竞争激烈无法大幅提价,导致企业利润率被压缩。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发现,2018年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后,美国零售价格同步上涨0.5%-0.7%,证明消费者直接承担了部分成本。
二、价格弹性制约成本转移
1. 低弹性商品的“硬着陆”
对于半导体、稀土等中国占据全球产能70%以上的商品,美国进口商缺乏替代选择,价格弹性接近于零。此类商品关税几乎全额转化为美国企业成本。例如,美国太阳能开发商因光伏组件关税导致项目成本上升15%,被迫延缓电站建设。
2. “迂回供应链”的隐性成本
为规避关税,部分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墨西哥,但产业链重组产生认证、物流、劳工培训等成本。波士顿咨询集团(BCG)估计,这类调整使美国企业总成本增加3%-5%,进一步削弱了关税的“开源”效果。
三、财政效果与战略目标错位
1. 关税收入杯水车薪
2018-2019年对华关税年均收入约330亿美元,仅占联邦财政收入的0.8%,无法实质性缓解赤字压力。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因关税增加的采购成本超过600亿美元/年,形成“财政增收1元,企业损失2元”的悖论。
2. 战略成本远超经济收益
关税引发的贸易摩擦使美国农业出口损失230亿美元(2018年数据),迫使政府拨款280亿美元补贴农民,形成“征税-补贴”的财政内耗。此外,供应链动荡导致美国制造业PMI在2019年跌破荣枯线,印证了关税对国内产业的“反噬效应”。
四、政治叙事与经济现实的冲突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包装为“让外国买单”的政治符号,但实际承担者仍是美国企业与家庭。这种矛盾源于两个误判:
- 误判一:低估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未意识到“中国制造”往往嵌入美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如苹果供应链);
- 误判二:高估美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忽视中国出口商向东南亚、欧盟市场分散风险的能力。
结论:关税本质是“国内征税”
综合学术研究与商业实践,美国对华关税约60%-90%的成本由本国承担,仅有10%-40%通过出口商降价、汇率变动等渠道转移。这一机制本质上是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间接征税,与其宣称的“财政开源”目标南辕北辙。当前拜登政府维持对华关税,更多是出于维持对华谈判筹码、安抚国内保护主义情绪的考量,而非基于经济理性。若美国持续滥用关税工具,最终将加速全球产业链“去美国化”,削弱其长期竞争优势。
昨天跑了好几个超市,终于在一家中国超市里见到了鸡蛋,看见价格忍了忍没买,还好超市里还有从中国进口的便宜咸鸭蛋,反正都是蛋,咸些下饭:
maga基本就是破产的或是要破产的白人。然后选出了一个最富有的总统,然后这个总统组织了一个基本有史以来最富有的内阁的政府(就比当年有洛克菲勒做副总统的内阁差点),然后maga就可以被照顾了?就可以maga了?
只能说美国的洗脑太成功了,财富成了最有效率的护身符。
自从特朗普跳出来为maga代言后,就明确美国已经彻底不行了,这是一个没有反思能力,没有调整能力,也不可能有执行能力的社会。
就只能等着这份遍布世界的家业慢慢的分崩离析。不可能有第二种可能性了。
反正美国人民在信息茧房里面好忽悠得很
就看通胀是不是真起来吧
大好事。加拿大人动不动说,自己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比美国人好,凭什么?凭什么加拿大普通人活的比美国普通人轻松。。小国凭什么可以对大国上脸?国际社会本来应该就是丛林社会,又没警察,就应该力大者得之。这么多年的左右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潮,就不正常。。川普这点干的好,欧日韩加这些,占尽美国便宜,口头叫声大哥,就想划过去,都去死吧。。
努力捞钱拯救陷入债务危机国家。
努力整合北美经济产业链。
努力挽救填补美元信誉。
痛苦动手术,重组运行链条,旧的一切要打破,依附其上整个分肥工作岗位被调整,调整代表着有人会下岗,有些锅锅碗碗要打破,痛苦国家经济产业链重塑。
金毛本土派与建制派+军工复合体+华尔街斗争进入白热化。
站在兔子立场,巴不得美国进入内斗不断,迟迟决不出胜负。同时,高度警惕犹太金融资本财团或本土派发起对外突袭吃别人一口补血。黑天鹅不是风险,没有黑天鹅才让人感知黑暗里掩藏随时等待机会射出弓箭。
实名囧
如果小土豆转身宣布的是向中国和越南印度这些,打算转口去美国的国家部分商品征税,而不是报复美国的话,美国的加税可能马上就会取消,美国要的不是制裁加拿大,而是要加拿大堵住其他国家借道出口美国的通路。偌大的一个政府,没有一个人领会到了川普的意思。想想也是,一个regina的普通学生,靠老爹和好看当上外交部长的,美女就算是天资好,但后天的路走的太容易,后面也不行呀。去中超囤货了,说不定有明白人点破之后,加拿大向中国加税,大统华就要普遍涨价了。
是应该重拾小罗斯福路线,把金融集团管起来。但是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第二,美国应该马上把州的权力收到中央。但这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美国应该把房产税从社区中释放出来,至少能在州这个层面统一规划。但是这也是不可能的
第四,据说美国的医生数量是美国国会决定的。那能多批出10万人有可能吗?
第五,美国能去打击一下嬉皮士或雅皮士文化吗?虽然历史上从来不缺这种流氓文化,但是变成主流文化绝对是故意的。
当然,这么写可以写一千条,但是美国估计一条也做不到。
我觉得乘现在美元还很值钱,最好把手里一半美元资产换成人民币。
年前的五倍。可不是什么cage free, 有机什么的。就是最普通的蛋蛋。吃不起茶叶蛋了。只能向弯弯们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