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印度崛起:神话与现实 -- 晨枫

  • 共: 💬 2140 🌺 13348 🌵 87
我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你看问题的角度,应该是大多数人看这个问题的角度,包括一些学者,比如说那个易中天。

他们是把欧亚大陆腹地的游牧民族,看成了一个整体。这是与事实不符的。人家明显不是一个民族。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的历史,绝大多数来自于中国和波斯的记载。没有被中国和波斯注意到的,不知道有多少。都死掉了。

被中国和波斯注意到并记载下来的,也往往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很快就消失了。所以中国人有“胡运不过百”的说法。这些游牧民族之间为了争夺牧场也就是生存权的斗争,比农业民族更加残酷。有机会越过长城的,应该是极少数。大多数不是被后起之秀干掉了,就是不够谨慎,离长城太近,被农业民族的“减丁”式远征干掉了。

从中国有确切文献记载的共和元年算起,到近代也将近有三千年了。这三千年中间,有几个幸运儿能越过长城入主中原?实际上就三个,女真,蒙古和满洲。他们加起来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五分之一。女真还只是半壁天下。

五胡乱华性质不同,他们是汉魏晋三朝招募或者抓来的部曲。比如说五胡中最大的匈奴,其实是汉魏晋豢养的南匈奴。目的是给进入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减丁”。相当于罗马帝国的雇佣军。他们的汉族主子在八王之乱中同归于尽了。奴才们就反了。

唉,你根本就没看我的话,我说的是明摆着的事实

北方国家没有南方国家需要的东西,这是事实,不是角度,长城一方面是不让北方人来南方,也是中原人不想去北方

请参考美国跟墨西哥“非法”移民,美国人也要建长城了,只不过美国人不叫长城,他们家“fence”,你应该听说过吧?

请看我的这一段就可以了:

我也说了,北方国家没有南方国家需要的东西,其实就是北方不适合人生存,人如果有选择是不会去的,所以,南方人北上没动力,这是北方人没有后顾之忧的原因,今天北方有煤炭、电力和石油都是如此,就更别提当年了,反过来,北方人南下就动力多多了,所以,北方人北方民族的来源很可能就是南方的失败者被赶到北方的,不迫不得已去的北方,而不是北方的猴子进化成的人,他们人数少的时候,没组织起来的时候,他们没被注意到,好比样板戏威虎山的土匪,时间长了,他们组织起来了,各种黑话和暗号多了也就等于有了他们的语言了,等等等等

补一句:有了语言也就过了很长时间了,他们就成了民族了

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游牧民族

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游牧民族,俄罗斯打叙利亚何曾骑过马,台湾人的观点有点狭隘和偏激。

提醒一下阿富汗,我也不知道那时俄罗斯的策略和鬥志強在哪里

显然是阿富汗穆斯林的策略和鬥志比俄罗斯的策略和鬥志強太多,因为阿富汗穆斯林奏响了埋葬苏联的丧钟

当年苏联对中国有那么大的优势的情况下也没在珍宝岛显示出什么求勝的意志,对吧?

宗族有什么不好呢

亲亲,不是很应该吗?不亲亲,最严重的不就是骨肉相残吗?不就是伦理丧失吗?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我喜欢孔子的一句话,无可无不可。所以

蛮喜欢老子,无为而治。中国能在礼治和法律的基础下,每个人能各行其是。

毛的功劳当然大家承认,但毛就没有错误吗?我

我认为历史最好的结果就是没有文化大革命。那对中国来说就完美了。

不要看不起印度。

恭则有礼,敬则无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

匿名大字报?很理想的舆论引导工具啊

我想起克强指数这个事了。

俩因素,一,偏僻,二,地形

偏僻。

美洲与旧大陆隔绝。

人类起源于旧大陆,最早起源于非洲,旧大陆有着丰富的历史积累。

美洲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印第安人属于开拓者,先锋队。他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但是白令地峡的消失使他们与世隔绝。

即便白令地峡存在的时候,他们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援。

所以他们几乎演变成了弃子。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较为广阔的活动范围,那么他们几乎一定会演变为文明的孤岛。像大洋洲上的孤岛一样从先进向落后退化。

偏僻使他们没有接触到旧大陆厚积薄发之后发生的文明井喷,所以相对落后了。

然后第二个因素发生了作用。

地形。

亚欧大陆上发生过很多精彩的故事。在古代时期,亚欧大陆发生了很多文明交流。虽然在现代看起来,亚欧大陆的文明交流是很缓慢的,但是如果放在上古时代来看,放在更古老的时代来看,亚欧大陆的文明交流简直可以说是剧烈!

生物地理分区上,古北界是囊括北非、排除南亚、东南亚、华南的亚欧大陆主体区域。这个区域的动植物有很多交流,在生物分区上,介绍古北界的时候常常会说:古北界没有特产科。古北界本身是很多动物的演化中心,但是古北界却没有特产科,所谓特产科就是这个区域独有的动物。也就是说,古北界有的动物在别的地方都有。反过来说就是,这块庞大的陆地区域,能够对外输出动物。能够方便的对外输出动物,自然也可以对外接受动物。而那些有着大量特产科的地方,却必然是封闭的、无法输出的区域。

人不也就是一种动物吗?

科学家们研究人类历史,为了人到底是单一的非洲起源还是多次起源而拼命争论,其实汇总一下材料就可以看出,人类起源所反映的现象就是:人最早起源于非洲,但是非洲的输出存在障碍,导致非洲的古人类不能稳定向外输出,只能间断性的对外输出,于是出现了不同时期走出非洲的古人类在各地独立演化,并且多次相互覆盖,形成了很多没有生殖隔离的亚种。比如说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还多次出现杂交。最终形成现代人。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了。比如说首先成功走出非洲的是1,其次成功的是2,其三是3。1在亚洲和欧洲分别演化,成为11和12,然后11在中亚南亚北亚分别演化,成为111,112和113。然后三者在东亚、东南亚、东北亚继续演化,形成1111,1121,1131,然后又重新交叉混合,变成1111+1121,1111+1131……这些由于演化时间较短,还不存在生殖隔离,区别大多也不很大。2来到了。他们一出门就和11遭遇。然后形成2+11,然后渐次扩散……最后的结果是人种极其复杂,但是由于演化时间短,本质上是同源的,加上不断的杂交,导致生殖隔离容许的自由度大大增加,所以各地亚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几乎不存在……

那么为什么会在亚欧大陆上出现这么多频次的覆盖和交流呢?

因为亚欧大陆自身是一个东西走向的大陆。

在同纬度地区,地理接近的区域,只要距离不是很远,地形变化不大,一般来说,光照条件相近,获取的能量也相近,气候条件也相似。这样植物生存条件也相似,动物生存条件也相似。于是极其有利于动植物的横向分布。

亚欧大陆本身,由于地理的缘故,有个从北非开始,向东北方向伸展的干旱区域,一直伸展到了中亚。这一区域的气候相似性是比较大的,有利于动物的迁徙。特别是干旱但是并不是令人绝望的完全干旱,这样一个相对“清静”的环境,对于长途迁徙的阻碍远小于热带雨林。

亚欧大陆上东西向的交流是比较便利的。

但是到了美洲大陆就不同了。

美洲大陆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形。而且南北美在生物界上也是隔离的,不是一家。中部的雨林也形成了强大的地理阻隔。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人类在农耕时代战斗力最强的中国人南征北战打到了自己的古代地理极限,其南界就是热带雨林。

所以理论上来说,南北美这样一个本来就基础薄弱的地理区间,还要被分割成两块。

北美地区在中南部有较好的大平原,但是这块平原由于地形的缘故,向北开口的喇叭口,在冬季特别容易出现暴雪,在夏季又经常出现龙卷风,从积累的角度说,极其不利。

其西部则是高原、高山、密林、沙漠。主要河流则是北美南部一条自西北向中南流淌的南北向大河。北美的北部则十分冰冷。我们知道,由于暖流的缘故,北大西洋东岸非常温暖,那么西岸呢?北美东部的北半部,处于寒流的影响下。这样北部和南部就有了巨大的差异。而且冰雪的北部并不能容纳太大的经济体。

美洲相比亚欧大陆已经很小了,就这样一个区域,再分成南北两半。分开之后,北美这一块又要再次南北分开。在第二次南北分开之后,高原高山沙漠与平原大河温暖潮湿的区域又要东西分开……这简直就像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做邻居。极盛时期的吐蕃王朝都无法适应四川的环境,极盛时期的唐王朝也无法适应青藏高原的环境。

偏僻导致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积累很少,从邻居那里获得新的交流积累也很少,地形又限制了他们自身的积累和发展……

所以他们的发展有很大很大几率会很滞后。

只有很低的可能性,令美洲印第安人“意外”实现了更加先进的文明程度。

但是他们的积累实在太少了。

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状态,大多还是以游牧渔猎为主。比如很多北美印第安人的食物主要来源是北美野牛。这是典型的游牧阶段的生活状态。

游牧阶段的能量积累要远低于农耕阶段。

一个层级的差距,很难有惊艳的表现。

就好像两个人比赛叠千纸鹤,谁叠得多谁赢,第一个人一次叠一张纸,一次十秒钟,第二个人借助工具,一次叠十张纸,也是十秒钟。那么两个人都去叠一天,谁赢?前一个人需要什么样的机缘巧合,才有可能超越第二个人?

那就只有指望第二个人是龟兔赛跑里那个睡懒觉的兔子。而且工作时间要低于第一个人的十分之一。

北美印第安人失去与人类数百万年进化的积累接触的机会,又在一个困乏的环境里生存,怎么样才能反超呢?

南美印第安人的幸运之处在于他们发展出了较好的农业。而他们的农业基础同样薄弱:

南美热带雨林,特别是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底下的土壤只有薄薄的一层,几十厘米,一旦雨林被砍伐,雨林里猛烈的暴雨很快就会将土壤冲走,留下沙子……所以在雨林里的很多地方都只有很短暂的耕作期。

而且雨林里物产极其丰富,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虫害都会袭来。为什么那里多有毒虫?因为连虫子都不知道这个鬼地方有多少意想不到的敌人,他们无力依靠大脑去规避这些风险,于是只好变成毒虫。这里的物种太丰富,所以我们没有精力去识别危险,只好将自己变得十分危险。

亚欧大陆是演化中心。本质上是他足够空旷,足够均一,却又足够复杂。

通宝推:江南水,老老狐狸,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