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有关生死、轮回的书《灵魂的旅程》 -- 思炎

  • 共: 💬 159 🌺 250
个人看法

转世有没有可能呢?如果转世是说一个人的记忆和人格特质可以被传递到另一个正在形成的生命的话。这和我们目前的知识不同,即所有存储的记忆和构成我们性格和思想的精神活动都是脑细胞经过非常复杂的组织之后的结果。而对大脑的一点点损害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本来很聪明的人痴呆了,变得既无爱心又无热情,连以前的事情都记不住,他原来那一部分人格和记忆去哪里了呢?难道已经转走了吗?

建议你看一下我帖中链接给的书,看了会有答案的。

我当时看的是英文版的,如果可能的话,建议还是看英文版,因为中文版的翻译总会有些小误差的。

别说是讲鬼故事,就是搞“科学研究”,以我

浅薄的阅读经历,我就怀疑有些人不过是用科学手段去附会一些宗教上的理论、说法,他们一般还故意回避自己的念头是从宗教中来的,搞得另一些信徒引用其研究的时候更加理直气壮了。

但是大部分有历史的宗教还是自圆其说的,当然,有些东西是没法有客观证明的。所以,无神论和有神论都是信仰而已,两者地位是一样的。我们在国内几十年教育是以无神论为主导的,所以搞得有很多人以为无神论比有神论就科学一点了,其实,真正理解了信仰是怎么一回事,就不会这么看了。

对了,忘了说书中的“回溯方法”和佛教一个法门非常相像
呵呵此处有些误会:)

您那个难度顺序不确然。应该是累加后才对。而且,并不是您有后面的记忆,就一定有前面的记忆。用我们现在的记忆规律参照一下就明白了。

脑细胞的问题,现代科学还没有定论,我们只能猜想,不过一定不是完全依赖脑细胞。

最后的问题,如果你某段时间因为心情不好而发生无爱心无热情的情况,你的人格与记忆哪里去了?

我信的

我看我们倒不是真的需要争论哪个是真理,而是找一个“骗过自己”的说法好好地活在当下!我感觉唯物论者大多还没有经历过生死离别天人永隔的打击..(我拿我自己的变化为例的) 鲁豫有一期采访催眠大师不知大家看过没有,提到一个男孩因为父亲去世时没有在身边最后接受催眠的,通过催眠在梦中和父亲做了诀别,男孩当时还在睡眠中一直在哭,一直在道别。。最后醒来偿还了心债解开了心结,许多人也被感动的哭了..这里不得不提到梦,那个无意识本我世界,它不仅不是假的,而且有时候真实得让人不敢醒过来,就那么睡下去..

鲁豫有约:神奇催眠秀 的视频 在这里

鲁豫有约:神奇催眠秀

46分钟的节目,前面30多分钟主要是介绍催眠和了解催眠师,让大家熟悉、从而信任、到完全信任这两个加拿大来的催眠师(其中一个是从东京来的徒弟,当助手)。

因为怕看电视的观众被催眠,并没有把现场所有的过程都播出来。不过只是现场的一些片段就很让人惊奇的了。

才发现,还有第二集,主要是催眠现场:

鲁豫有约:神奇催眠秀2

关键词(Tags): #催眠#催眠术#催眠师
佛教很重视实证

修道者必须实证到一定境界

才能被承认

理论层面

有唯识

非常全面完整的推导

我觉得前世还是不记得的好

记的太完整

就不得不面对过于残酷的真相

精神上会有一段痛苦的挣扎

被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纪撕裂

大概隔阴之迷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吧

人痴呆了

我的理解,就和投胎成动物一样

佛性不灭,但昏沉的厉害

大概神仙们看我们也是这样的--本来挺聪明的,投胎后痴呆了

也许原话里没有灵魂这个名词

但我觉得释迦牟尼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网上流传的《水上门徒行》是不是真的?

许多宗教不约而同地指向轮回

这是为何?

如果没有轮回

世间的许多道德约束就失去的存在价值

拼命作恶,享乐就是了

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厉害

不知当时记不记得出生的情形?

据说婴儿出生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

不亚于产妇

最近西方比较流行的东西

如瑜珈,冥想,出体,轮回,赛斯,星相等等

都在重走古代印度人中国人走过的路

现在已经有迹象了

他们最终得到的答案

将和佛经描述的非常相似

按照佛教的理论

记忆,人格特质等并非依赖于肉体

肉体的情况如“痴呆”,只是为了服务于特定的人格特质而存在的

而人格特质是业力决定的

于是业力决定了肉体。。。

人格特质,应存在于阿赖耶识

是的。因为佛经比较高深,所以很多人不能完全看懂,和明白

轮回的存在。

我以前对于河里宗教人生之类话题的讨论并不是很热衷的,因为我自己已得到答案。这一次因为好友们,推荐这本书,也是想通过另一个角度,让书中的实例告诉愿意了解的人。

然后,加上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联系生活,从而明白生死,轮回和因果关系。

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白我们此生的意义,我们为何在这里。也会减少迷茫和失去亲人的痛苦,对生活不如意、失恋,婚姻不幸等等各种痛苦也会更释然。。。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