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025电影春节档记录 -- 普鲁托

  • 共: 💬 56 🌺 195 🌵 1
  • 2025电影春节档记录

    萎缩了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今年的春节档陡然翻红,打破2021年春节档纪录只是时间问题。谨此记录。

    ===

    没有赶上火爆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无他,抢不上票。个人看电影有点挑座,只坐影厅中央的黄金位,待选座位偏了就宁愿落等下一场。

    这不,就先从“无人看”的“烂片”开始:

    一、《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点看全图

    春节档票价稍贵点,35元一张,要在平时只要25元。

    此片现在评价不高,有落烂片的趋势。我倒不在意,喜欢这种把原著胡改八改、只留框架不剩细节的改编。有人称为魔改,我觉得算不得。

    蒙古与金国作战,大宋拒绝了蒙古借道宋境穿插金国黄龙府的战略企图。蒙古决定“硬”过宋境,于是郭靖黄蓉只身阻止蒙古大军。

    这与原著完全不同,就是编剧自编。只是郭靖反逆成吉思汗、弃华筝娶黄蓉等是不能改的,否则真是魔改了。

    在演员形象表演方面,梁家辉饰演的欧阳锋完全抢了风头。肖战的打戏动作像舞蹈,不如梁家辉有武林风。最后就是大家吐槽的黄蓉,确实没有原著的俏和灵,一个硬派黄蓉。

    点看全图

    猜猜她手里拿的啥。

    黄蓉如此,华筝……就呵呵了?

    不。

    点看全图

    蒙古公主,不是刁蛮任性杀人如麻么?比如传说中图兰朵。影片里华筝真的很符合这个,比黄蓉给我印象深刻。

    片长2小时半,谢天谢地,没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

    明天《封神2-战火西岐》

    通宝推:多余6688,
    • 还没赶上哪吒?
      • 谢谢关注。《哪吒2》一直没去看。

        人实在太多了。

        今天又看到一个视频说乌鲁木齐高新万达影城看《哪吒2》的打起来了。

        大概是后排的一直讲话、跟台词,前排的实在忍不住说了几句。结果讲话的大妈把奶茶杯砸过去了。

        点看全图

        可怜的前排,最后还没有报警,只是向影城投诉了😥

        真不希望看电影的时候碰到类似的倒霉事。据说《哪吒2》密钥延长到6月份了,就不着急了。等等影院稀疏了再去看吧,3D的到时挑个好座位。

    • 五、《唐探1900》——侦探喜剧掩盖下的主旋律【非AI版】

      1900年是庚子年,所谓的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的那一年。

      当时的大清国破民弱,美国自1875年以来通过一系列排华法案使在美华人遭受歧视越发严重,驱逐华工、没收华人资产……在本片则要“取缔唐人街”。

      你要说它是现实题材吧,故事却发生在1900年;你要说它和现实没什么关系吧,它又让人联想到许许多多当今正在发生的事,中美贸易、脱钩、移民……等等。

      特别是电影中角色间多次出现关于中国的道路之争、中国人该做何选择。周润发老道的表演把一个黑社会堂主的枭桀与旧乡绅的情怀恰如其份地融合在了一起。

      电影中,黑社会堂主白轩龄与革命党人郑仕良【真人叫郑士良,孙中山的干将】的争论没有结果,而老佛爷的包衣奴才费洋古(这名字起得挺内涵的😊)临死前拉住革命党的脚踝:“救……救中国。”——这搞笑的场景、奴才的选边站已经为他们的争论做出了结论。

      点看全图

      而美国这边,到底为何要排华?电影把锅甩给了资本主义。

      爱尔兰帮认为华工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资本家则觉得华工便宜、能吃苦、没有工会捣乱……

      在结尾,周润发与大反派对话,昭示了当年老一辈华人该如何踏上美国资本主义的生存之道。而革命党和魔术师的回国则暗示新一代华人该往哪里去。

      写到这儿,不是说是侦探喜剧片吗,悬疑在哪/搞笑在哪?

      这正是电影奇妙的地方。电影的故事框架确实是在破案进行中,而且凶手更是著名的“开膛手杰克”手法,开膛破肚、连环杀人。

      没有鸡血式的口号和慷慨地陈词,一部侦探喜剧悄悄地告诉了你在中美间该如何做选择。

      ====

      前帖用的ds聊天软件,写的那些电影文字冷冰冰的,没有人味儿,甚至连起码的资料拼凑都没能做到。

      今天用这题目与ds再聊了一次,发现它已经将内容做了部分修改——很好学的家伙啊🤣。总的来说还是没脱离套话。

      据说ds的强项是数理推理,看来我用错地方了。

      通宝推:onlookor,
      • 看了你的人工评论

        还是不知道唐人街神探的表现。倒是其他角色似乎比神探更多的镜头?

        • 神探的表现不咋的

          与唐探1比起来,探案的情节被大大虚化。

          系列剧的毛病就是这样,导演的灵感用一点少一点,观众的口味儿看一点高一点。一蟹不如一蟹成了自然规律😄

      • 费洋古的遗言可能还是“救大清”更合理些

        网上看来的评论。这片子我还没看,不过从剧情介绍来看,我认为要费洋古从封建奴仆的身份认同转变到现代民族国家公民的身份认同,恐怕还需要更多铺垫,“中国”这俩字才说得出口。

        与革命党人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朝廷鹰犬,遗言居然是要革命党人“救中国”,那大概是主创想要表明一个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的立场态度吧。

        很想知道经历过那一段时期的人会怎样看待费洋古的遗言,比如真正的革命党人,或者鲁迅。

        鲁迅笔下有朝廷鹰犬,比如《药》中的刽子手“康大叔”: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

        “康大叔”如果在美国听说八国联军打跑了皇上,会挺身出手跟洋人拼个你死我活么?

        我看未必。

        通宝推:普鲁托,
        • 这个不矛盾

          因为在电影那个时间点,他以为大清已经亡了(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皇帝和太后下落不明(大概率费扬古以为皇帝和太后已经死了),皇上的妃子都被洋鬼子睡了)。那么他喊出来救中国就不算突兀。

          • 确实,求着个革命党去救大清才离谱

            毕竟电影是拍给观众而不是费大人看的。

        • 是的,“救中国”一词透出的是荒诞

          费洋古眼里、心里都只有老佛爷,只有大清。怎么可能一激动吐出“中国”一词,而且还把希望寄托在革命党身上?

          这种在现实中、在逻辑上都不可能发生变的事,在电影里发生了。我觉得这是编剧、导演的故意。

          如果这是一部正剧,那明显就是bug,编剧不懂历史。如果是喜剧、无厘头,这就说得过去了。

          电影里还有一幕搞笑的地方,小沈阳领导的骗子三人组去旧金山火车站“接站”。当小沈阳拿过费洋古的行李时,费洋古还有些犹豫。小沈阳一句“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就打消了费洋古的疑虑。

          简直笑死人,这不就是关于缅甸妙瓦底电诈的台词嘛😄。如果费洋古活在今天就知道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中国人不骗中国人,那骗谁?😅😅

          • 性幻想满清大臣能坚强抗洋,和张艺谋性幻想秦桧诵读满江红一样

            都是第N代跪族导演的刻意洗白历史上反派的举动,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体现。

            照这个思路,之后可以继续拍类似《申公豹为民伐纣》的片子了(恰好,春节档里就有一部片子硬塞给申公豹一个为家族出人头地奋斗的背景洗白之,还有一部片子把周武王姬发刻画成一个软弱废物的娘娘腔)。

            刻意掩盖和罔顾新中国成立后引领的世界左翼风潮、那真正让中国人站起来和扬眉吐气的革命历史,而是跑去满清那里基于幻想构造其英勇抗洋的事迹,相当于罔顾岳飞的抗金斗争的存在,而幻想秦桧能男人一把去抗金。实在是舍近求远、南辕北辙、舍实求虚。

            通宝推:潜望镜,ccceee,
        • 满清贵族也有欣赏搞刺杀的汪精卫的

          肃亲王善耆。汪精卫在1910年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后,善耆对其才华十分欣赏,认为“其才出色,其志可悲”。

        • 你没看明白费洋古这个角色

          费洋古这个角色表达了这么个意思,满洲人一开始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满洲人是近代在洋人的压力下不得不变成中国人,这个历史观再深入下去就是,大清一开始并不是中国,大清之所以成为中国,完全是近代洋人压力下的产物,在洋人力量的挤压下不得不选择成为中国。

          陈思诚的这个史观,确实是打开中国1644年以来历史的正确方式。从大清一开始不是中国,到大清不得不变成中国。

          • 压力下,与不得不成为中国,有何必然联系?

            日本也受到西方很大压力,日本也侵略中国。难道西方压力再大点,日本会不得不成为中国?不看好。

            满清本来就是中国,人家本来是李成梁部下,属于官军的一部分。老实讲,赵匡胤能坐龙椅,后金为啥不能?起码农民军是人家剿灭的。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