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医曾给我家族的伤害 -- Swell

  • 共: 💬 60 🌺 193 🌵 5
  • 【原创】中医曾给我家族的伤害

    这个故事部分讲过了,稍微润色一下吧。没有要和当前中医问题进行辩论的意思。这部分是历史了。算是讲故事吧。

    我姥爷的爸爸,我的太姥爷,当年的大地主。当他励精图治把他的几个兄弟的土地又收到自己手里,保住了家业之后,老地主敏锐的发现,其实当地主是一个收益有限的营生。

    为啥呢?一个是他是有资本了,但是呢,地还是得优先租给屯里的自己人。整个屯都已经沾亲带故了。敢便宜外人会被戳脊梁骨的。其次呢,确实是穷人欠了他很多钱。按说他可以当黄世仁了。可是穷鬼们躺平了,不光不还,有事还来借。同样的,当年的一个屯,大家是共生关系。你敢把人逼死,那下次胡子来了,大伙是帮你扛枪还是偷偷开门,可就不一定了。搞得他变成杨白劳了。过年过节之前赶紧离开家,怕别人以拜年的名义,再来借钱。

    但老地主强烈的事业心,让他和他的父辈比起来,勇于离开熟悉的老屯,去新兴的城市找出路。

    一个是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了。最初的城市,比如吉林市,非常的小。小到那个城在我们今天几乎就是两条街的长度。但是后来城市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卖米这个营生就很重要了。刚开始卖米就和买菜什么的差不多一样。但是米,或者说粮食这个东西还是很重。运少了不行多了又不方便。应运而生就有了米行。米行就是稍微简单的一个大铺子。遮风挡雨。 这样商家有了固定摊位,也方便。他一看,可以投资米行啊。这个坐地收租可比收地租稳当多了。同时有了米行还可以控制一下米价。正好他也是大卖家。从渠道垄断,商业之道果然都差不多。

    一旦进了城市,他发现第二个有利可图的就是房产。买进,卖出,什么不用做,一买一卖就挣钱。后来他又发现一个规律。富人住的地方别买,买完了也不好出手。穷人住的更不能买,破地方没人去。专买紧挨着富人住的地方。买下来按照富人的口味,稍加修整。这些地方慢慢的,一些今天的话来讲,中产,既不是很富但又想往上流社会靠的就会接盘。 据说老地主后来根本就不管农村的地了。一律交给自己的原配在农村操办。自己带着几个师爷在省城专心操办房地产。

    他还有一份产业,算是祖产。就是药房。当年祖上发家就是关内关外倒腾。从关外运往关内的主要就是人参,鹿茸之类的名贵药材。自然自己也开了一个药房,消化产品。当时的药房都是配郎中的,看病开药一条龙。 生意甚是兴隆。他自然是不信西医。认为西医西药有毒,吃了伤身。不如中药调和。 但是做生意吗,绝不能和钱过不去。既然有人愿意买,他自然愿意卖。于是主要的一些西药他都卖。同时,当时也知道有打针这回事。但是高科技似乎都是垄断在日本医生手里。这也难不倒。他找来日本医生,俩人谈判。 你来我这里看病打针,收来的钱一人一半。 感情日本医生不是一个雇员,倒像是一个合伙人。而且条件苛刻,打一针几个袁大头,其他的一律不收。但就是这样,硬是供不应求。他的药铺开在县城里。出名了之后甚至有人从省城赶过来打针。

    这回说到正题了。他忙着挣钱,孩子也不少,4个女儿两个儿子。我姥爷的哥哥,我叫大姥爷,是家中长子。年轻时候也是一表人材。一米八几的大个,高鼻梁,深眼窝。走到那里都引人注意。 家中长子的婚姻老地主也是下了功夫,找的另一个大地主家的长女,我的大姥姥。俩人的孩子,就是家中长孙,也是宝贝的不得了。

    小孩十几岁那年,突然得了痢疾。痢疾致死不奇怪,但当时可以打针又有西药的情况下,好多农村人家里很穷的哪怕借点钱都治好了。但老地主这时候心疼自家人了。非说用西药伤身,找中医给开了各种名贵药方来治。结果,也是命不好,没等治两下呢,突然转成重症,再用西药,晚了。

    这大概成了大姥爷这一辈子悲剧的开始。从此事事不顺,裹挟在时代的惊涛骇浪里,苟且偷生。 几十年后还念叨:找日本医生打一针多好。非要吃那个破汤药。

    通宝推:不远攸高,
    • 中共为中医药打造了不死土身

      主席指出中医药是个宝库,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后,国内大力发掘整理中医药资料,开展群众性的献方献药运动,大量出版相关书籍,从药典偏方,从正统药材到山草药,关大力的广泛的向群众宣传医药卫健知识。

      同时基于中医药知识公开化的特点加上共产党真心实意的向最广大群众普及教育,不同程度认识知道了解掌握应用中医药的普通群众越来越多。中医药最强大之处在于它是植根于土地植根于平民。中医药知识的广泛传播加上平民知识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两者的结合就是不死土身,无论怎论打击,都打不死。

      中共为什么看重中医药?根本原因是在艰巨的革命中,中医药山草药救治了无数的人。群众为什么相信中医药?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医药有效。

      拼命否定中医药的是啥人?买办,跪族,食洋不化者。 @陈王奋起 河友这个判断,我是认同的:

      再说一句,凡是否定中医不是科学的,都有逆向种族主义嫌疑。

      中医药的应用和效果,明确的摆在那里,近年的非典新冠大战疫更是系统性的摆在哪。仅仅因为自己不接受,并斥之为不科学,这显然是唯心。同理,我不懂英语,那么我能不能认为说英语的都是狗屎?

      • 你就有逆向种族主义嫌疑

        再说一句,凡是否定中医不是科学的,都有逆向种族主义嫌疑。

        我就认为:中医不是科学

        你否定我的意见,所以你有逆向种族主义嫌疑

        证毕😁

        • 斯特拉斯堡给了一句硬话

          可证伪性当然是针对理论的

          本河现在讲中医不是科学的都是在批中医的实践,实践是有什么就用什么,3000年前你只能用开水消毒,没有酒精和碘伏。

          • 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可能成功,但显然不必然成功

            大家都熟识初级科学(科普)教材里的大反派,亚里士多德。在他所在时代,一样有修桥补路盖房子。这不会被他对物理的错误认识而影响。但是要说因为信了亚里士多德,就一定盖好房子,就是笑话了。他的错误,也并不影响大家批评他所在时代的工匠的工程做的不如现代人。

            中医有有用的地方。

            3000年前你只能用开水消毒,没有酒精和碘伏。

            是对的,但是今天有酒精和碘伏。今天人们痛骂亚里士多德,不影响在他的时代,他可以独领风骚数百年。但是同样的,他独领风骚的数百年,并不能阻止今天被痛骂。

            • 那你们就是在批判虚空

              错误的理论——它是什么?

              去年跟你讨论到这儿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 问题在于,你无法代表中医

                当然无法继续讨论。

                虽然存在自己了解程度的不同,但每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可以不同程度代表现代医学。起码对自己不了解的部分,也知道寻求权威代表的途径(如医学教育、科研组织,行业协会等)。对于根本认识上的问题,哪怕远隔重洋的敌对国家,也基本不存争议。

                但是中医的问题在于,即使非常基础的部分,也存在缺乏代表姓的问题。隔壁县的神医就可能有不同见解。每个医生都可能是错误的那个医生,只有中医这个【无字碑】式的牌位永远是对的。

                摇色子开方,也可能有治好病的时候,但是多数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诉诸于此。

                • AI支持我的观点,你强拗灰飞烟灭

                  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阴阳学说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阴阳双方相互对立制约,如寒与热、升与降等;又相互依存互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还相互消长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种阴阳的关系与对立统一规律中矛盾双方的关系相契合。

    • 看看宋皇族

      大宋皇族,

      子孙生病照样,

      古代很多疗效差。

    • 如果打一针之后人死了,咋说?

      是不是几十年后还念叨:找日本医生打一针死了。吃汤药多好🤔

      人有命运,首先是命,命不够硬的话,碰上啥事都能挂。

      • 儿童痢疾这种病,搁以前是很危险的

        上世纪60年代,我姑父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打工。我姑姑一个人在家,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得了痢疾,村里医生看不好,就赶紧送到县医院,到了县医院也没抢救过来。在县医院的抢救的时候我爸给我姑父发了一封电报:儿病危速回。姑父不识字,让识字的工友给他读,听完就没当回事儿。过了半个月回家,发现儿子没了,一问才知道情况,就怪我姑姑这么大的事儿咋不跟他说。

        我爸说:给你发的电报你收到没有?姑父:收到了啊。

        收到了你咋不回来?

        我姑父问:病危是啥意思?

        他根本不知道病危是啥意思。

        等到80年代,我弟弟3岁的时候,也是痢疾,止不住,我爸在县城打工,一周回来一次。我妈就托村里人骑自行车带着她去县医院,住院十多天,这次治好了。

        现在很少听说这种事儿了。

      • 那就是西药有毒了

        人只能有一次经历。又不是打游戏,选错了重来一次。

        • 药即是毒,毒即是药

          按中医的理解,药的本质就是毒,所以才可以治病。不能治病的没毒,也就不是药。

          用到社会上,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有副作用会带来新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副作用不留下后患的,也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

          如果有人说有万全之策,大概相当于说有长生不死之药,不是骗子的,万中无一。

          通宝推:林三,时间的影子,亮子,
          • 你这种说法是对中医的误解

            药即是毒,毒即是药

            按中医的理解,药的本质就是毒,所以才可以治病。不能治病的没毒,也就不是药。

            这种说法不符合中医的核心理论。它实际上是对中医药理的一种简化和片面的理解。

            1. 中医对“毒”的理解

            在中医理论中,“毒”并不单纯指现代意义上的有害物质,而是指具有较强偏性、容易导致副作用的药物。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意思是某些药物具有较强的作用,能够驱邪治病,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伤害人体。

            2. 药物的本质并非“毒”

            中药分为“君、臣、佐、使”四类,其中许多药物性味平和,如人参、茯苓、甘草、菊花等,这些药物并不具备强烈的毒性,但仍然具有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有毒才是药,无毒就不能治病”。

            3. “毒”与“疗效”的关系

            在中医看来,药物的作用源于其“性味归经”。有些药性猛烈的药物(如附子、雄黄)确实带有一定的毒性,但通过合理炮制、配伍、剂量控制,可以使其发挥治疗作用而降低副作用。古人有云:“是药三分毒”,意思是任何药物若使用不当,可能带来不良影响,但不能因此认为“药的本质就是毒”。

            4. “无毒”药物同样可以治病

            许多中药如甘草、大枣等,性味甘平,无明显毒性,但仍然被广泛用于调和药性、补益气血、缓解病症。例如,食疗中的山药、枸杞等,也能起到养生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结论

            “药的本质就是毒,所以才可以治病”是一种误解。中医认为药物的关键在于“性味归经”以及“寒热温凉”的偏性,而不只是“毒性”。虽然某些药物有毒,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必须有毒才能治病。药效的发挥依赖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合理配伍,而非单一的“毒”性。

            通宝推:加东,铁手,
            • 认同老农的观点,对毒的理解

              我的理念是自洽的,可以解释一切。

              中医的理论是对立统一阴阳调和,中医的作用是帮助你的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如果病了那就是不平衡了,为了再平衡就施加一个外力(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这个外力当然是不平衡的外力,不平衡(热或者寒)就是它的“毒性”。

              当然你文中说的毒是中医文献对毒的定义,我的这个说法是最广义上的,并无分歧。

              世界那么大,当然不是非热即寒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状态是复杂的,是360的不平衡,一个处方里那么多味药材可能解决的是“东偏南35度、西偏北62度”的不平衡,这就是“千人千方”的逻辑。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