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咖啡的简要历史和主要饮法 -- 燕人

  • 共: 💬 92 🌺 448
  • 咖啡的简要历史和主要饮法

    上个土耳其美食贴中提到土耳其咖啡,就便聊聊咖啡的简要历史和主要饮法。

    我的高中历史书上面说咖啡是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发现的。他注意到羊群吃了某种植物的果实后表现兴奋,就自己尝试,也感受到兴奋。这个故事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咖啡由来的故事,无法证实或者证伪,所以不是科学。这个故事出现在被1671年世界上第一篇研究咖啡的论文所引用之后。现代学者认为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编造的。我觉得对咖啡的喜爱是一种aquired taste受教育的结果。我初中时期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外贸的,拿咖啡来给我们品尝,一股子烧糊的味道,切!

    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咖啡的文字记录来自15世纪中期的也门。作者描述了把咖啡豆烘烤磨粉再水煮的过程,与现代人吃咖啡的方式基本一致。咖啡的来源据说都是来自非洲,从不同路线进入阿拉伯世界。到16世纪,咖啡传遍整个阿拉伯世界和北非。1580年时一位威尼斯博物学者从埃及进口咖啡到威尼斯,开始了咖啡在欧洲的传播。彼时埃及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所以威尼斯这个进口和同极有可能是在伊斯坦布尔签订的,不过装船地点在埃及而已。1600年教皇克勉八世Clement VIII敕令曰咖啡是基督徒的饮料,这才压制了反对咖啡,说它是穆斯林饮料的邪说。1647年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在威尼斯开始营业。

    点看全图

    也门出口的咖啡豆都是被烘烤或者其他方式灭活的。如此外国人不可能种植咖啡。1670年时一名印度的苏菲派圣者将7枚生咖啡豆从也门走私回印度,开始了咖啡在非洲以外的种植。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西方最早开始大规模从印度进口咖啡的。后来他们抛弃了印度供应商,因为有样学样,他们把咖啡拿去印度尼西亚的爪洼种植,得到更好的品质。现在除印度人外,知道印度种植咖啡的人估计都不多。英国东印度公司跟风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开始大量进口咖啡。咖啡在英国成为社会知识精英的流行饮料。牛津有一家女王巷咖啡屋QL始创于1654年,至今还在营业中。1644年咖啡进入法国。1683年著名的波兰骠骑兵胜利结束了维也纳保卫战,奥斯曼大军铩羽而去,遗留大批军用物资,其中包括咖啡。这开始了奥地利和波兰的咖啡饮用的历史。我英国朋友说,维也纳的咖啡店是他见过的建筑最宏伟精致的咖啡店。

    点看全图

    咖啡在德法的传播是很有意思的,与英荷这样海外贸易国不同。咖啡最早来到马赛,除去周边城市有东地中海移民的地方,咖啡不为人知。巴黎也不行,直到1669年土耳其大使在巴黎一次国宴上大吹大擂,突然咖啡成为时髦的东西。到17世纪,咖啡馆在德国大城市也成为时尚。但是激烈的抗议也时有所闻。许多丈夫倾诉他们的太太喝咖啡喝得倾家荡产。有说如果炼狱有咖啡喝,她们宁可不上天堂。下萨克森州南部一座联合国在册的历史文化名城希尔德斯海姆于1780年发布一个政府文告,劝诫人民屏弃新来恶物,依旧恢复古老相传的旧俗:”德意志人啊!你们的祖父父亲喝的是烈酒;像腓特烈大王一样,他们是啤酒养大的;他们多么欢乐,多么神气!所以要劝大家把所有咖啡瓶,咖啡罐,咖啡杯,全拿来打碎,庶几德意志境内不复知有咖啡一物。倘有胆敢私卖咖啡者,定即没收无赦。。。“ 本段的文字多数出自吕叔湘先生翻译之《文明与野蛮》(1932)。可见饮食也有种族主义,如上述反对饮咖啡的意大利人所☞咖啡的穆斯林属性。

    点看全图

    18世纪时咖啡饮用在英国衰落,而成为知识分子小圈子的宠物。茶成为主流。咖啡在美国的消费也类似。与英国开战时,大众喝咖啡。与英国和平,则茶的销量上升。这个时期的一篇文章将英国海军用烧糊的面包研磨后泡水代替咖啡,则英国海军与我对咖啡的初印象是一致的。1720年一个法国人将咖啡带到加勒比海的马提尼克种植。南美洲的所有咖啡植物都是这株咖啡的后代。2021年的数字表明,南美洲各国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几乎一半。感谢这个法国人。

    点看全图

    咖啡豆主要有两个品种:阿拉伯豆和罗布斯塔豆。阿拉伯豆是主要消费,超过一半。罗布斯塔豆含多量咖啡因,在市场的流行是后来居上。越南是世界第一罗布斯塔豆出口国,也是总量第二的咖啡豆出口国。这也是越南改革开放的的成就之一。国内消费的越南咖啡应该挺多的。我买过上图中的越南速溶咖啡,味道确实比英国常见的现榨咖啡香浓,更不用提雀巢之类速溶品。

    以上是咖啡贸易的简要历史。现在聊喝咖啡的方式。

    点看全图

    生咖啡豆如上图,是需要经过烘烤才能变成我们熟悉的褐色豆子。烘烤的温度和时间长度都是历史积累的经验。不提。熟咖啡豆必须磨碎后才能使用。磨碎的程度颗粒大小也有区别。实际咖啡本身从物理上讲是一种胶体悬浮液,是咖啡豆被磨碎的结果。咖啡豆中的少量可溶物溶解于水,加上肉眼不可见的极其细小的咖啡颗粒悬浮在水中,就是我们喝的咖啡。这个道理明白了,就可以理解咖啡的不同饮用方式。

    最简单的是水煮,即也门人最早的饮用方式,也是土耳其咖啡的饮法。把咖啡磨成碎末,热水冲开,稍煮即可。否则香味就逸去了。土耳其咖啡可以按饮者要求,在煮的时候加糖。因为煮好的咖啡是连水带渣,如果不想满嘴咖啡末,最好沉淀一下再喝。

    土耳其人故老相传,喝完咖啡后查看咖啡杯里咖啡渣沉淀的样式,可以发现饮者的命运。所以他们很中意这样饮法不想改变。欧洲人受不了这个。各种过滤咖啡液的物质如棉布,麻布其他织料被使用。1782年德国人用一种吸水纸。1785年另外一个德国人推荐使用陶瓷滤网。搪瓷或者陶瓷的滤网在汉堡直到1900年代还流行。1908年第一种商业用途的咖啡滤纸在德国产生。滤纸过滤的咖啡味道比不过滤的要弱很多,这是因为滤纸专利的拥有者是位女士Melitta Bentz,不喜欢咖啡中的苦味。

    点看全图

    1852年法国人发明了上图的咖啡壶法式滤压壶。壶内的金属滤板可以将研磨较粗的咖啡颗粒按住在壶底,这样可以将过滤的咖啡倒出来饮用。这样饮法本质是土耳其咖啡的精细版。

    点看全图

    1933年意大利人发明上图的压力咖啡壶摩卡壶。这是在家庭条件下利用水的蒸汽压强制过滤咖啡颗粒,能导致较多的咖啡可溶物流出,获得更为香浓的咖啡,比法式过滤咖啡是一次革命。

    点看全图

    意大利式浓缩咖啡的出现实际上比摩卡壶早很多年。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结果。1822年一个移民的英国的法国工程师提供了大规模快速提供咖啡的机器图纸,没有商业结果。1843年另一个法国人设计制造了一架能够同时提供2000人饮用咖啡的机器,结果商业实用性不行。1878年一名德国工程师发明“旋转咖啡机”,其性能与今日的浓缩咖啡机相差不多。意大利人安杰罗·莫里安多被错误地认作是浓缩咖啡机的发明者,实际不是。他在1884年提供了一架性能与法英德诸国发明类似的机器,在意大利是首创。1887年两名英国发明者极大改善了浓缩咖啡机的连续使用功能。1901年意大利发明家Luigi Bezzera在做出诸多改进后,为他的浓缩咖啡机申请了专利。这架机器是今日浓缩咖啡机的真正成型。上图是他和他的机器在1906年米兰国际博览会上。

    浓缩咖啡的流行是二战之后的事情。

    通宝推:何求,很高兴,onlookor,Swell,
    • 咖啡在中国 -- 有补充

      中日都是传统的茶消费者。咖啡是奇怪的舶来品,与茶有根本的差别。但是咖啡在中国的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社会行为。

      咖啡最早是19世纪后期法国传教士带到云南种植的,可能是为外国人个人消费使用,因此发展几乎停滞。1898 年,海南人邝世连从马来西亚带回咖啡种子到海南岛文昌老家种植并种活了 12 株。根据 1937 年出版的《海南岛热带作物调查报告》记载,文昌、南阳等地区的咖啡种植已达 2000 多亩,占全省 70%。受气候条件限制,云南和海南是中国主要的两个咖啡产区。

      联合国下属有个机构叫做国际咖啡大会The 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 (ICO)。这个机构是国际上咖啡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对话与合作的场所。中国既是咖啡的进口国也是出口国,但数量可能不够显著,所以没有加入这个国际咖啡大会。2015年这个机构发表了一份关于中国咖啡的报告,从市场现状到发展预测都有说明。信息难得,与同学共享。

      点看全图

      上图是2013年中国咖啡种植的现状。2015年的时候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394,000平方公里,占全国种植面积95%以上。2017年的数字表明普洱一县产量即占全国的60%。云南种植的是阿拉伯种咖啡,海南和福建种植罗布斯塔种咖啡。

      点看全图

      云南咖啡的种植自引进以来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88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发展署,世界银行共同发起扩大咖啡种植的项目,咖啡的产量才开始逐年上升。据说跨国公司如雀巢在此中也有出力。云南咖啡最早是面向国际出口市场,如星巴克一家就采购中国往美国出口咖啡数量过半。在2015年中国咖啡的出口数量超过哥斯达黎加,位于尼加拉瓜之后。

      点看全图

      中国咖啡出口主要是未烘焙的咖啡豆。随着市场发展,中国本土咖啡出口商开始发生质变,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后谷咖啡。后谷咖啡始创于2007年,之前是国际咖啡商如雀巢,星巴克,美国麦氏的供货商。对中国咖啡厂商来说,2018年6月是值得计入历史的。

      【上周六,后谷咖啡董事长熊相入亲自宣布决定:后谷咖啡将削减向雀巢咖啡提供原料供应,最后将不再向雀巢供应咖啡原料。据了解,公司已就此事向雀巢公司致函声明。

        声明中解释:为了顺应后谷咖啡自身发展战略的需求,后谷咖啡将告别原料供应商的时代,着力打造后谷咖啡产品品牌,力争后谷咖啡这个“中国造”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也力争早日与雀巢等国际知名品牌并驾齐驱。提前通报削减供应原料的消息,是为了让友好合作多年的伙伴未雨绸缪,减小给对方带来的不利影响。

        “深加工一直是我们的一大瓶颈,现在终于突破了。”后谷咖啡总部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公司此前一直是做半成品销售给其他企业,其中每年至少要向雀巢供应几百吨,如今,自己也可以做产品深加工了,公司的“后谷”牌咖啡也已正式进入终端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制造”的咖啡终于进入了产业链的最后一环。

        据介绍,后谷咖啡初加工产品远销美、韩、德、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但咖啡初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国际市场咖啡原料价格不稳定,使企业和咖啡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突破加工厂的瓶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于2004年开始从事咖啡深加工产品的投资建设,从而实现了企业由咖啡原料供应商逐步转型为咖啡终端产品生产商。】

      可惜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2023年后谷咖啡创始人熊相入因行贿罪被判刑。

      【一审判决书显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指控:2012年至2018年,被告人熊某某作为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即后谷咖啡)董事长,为了公司利益,在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未能清偿到期债务、征信状况不良、资产负债率较高,不具备融资、贷款条件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资金支持及提升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的信用评级和贷款授信额度,获取银行高额贷款,先后向时任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某(另案处理)及其特定关系人李某(冯某妻子,另案处理)、王某某(另案处理)、时任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戴某(另案处理)及其特定关系人张某4(另案处理)、张某3(另案处理)、时任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周某2(另案处理)行贿,共计人民币约5172.92万元。

      。。。

      一审判决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期间,熊相入(曾用名)在后谷咖啡征信状况不良、资产负债率较高、不具备贷款条件的情况下,以承接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的不良贷款为条件,提升后谷咖啡的信用评级和贷款授信额度,来获取高额贷款,先后送给时任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戴某及其特定关系人共计2137.92万元。

      此外,经查明,熊相入(曾用名)向戴世宏及其特定关系人行贿的2137.92万元中的1840万元系被索贿后给予。】

      2008年,后谷咖啡建成3,000吨速溶咖啡生产线,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速溶咖啡企业;2011年,建成10,000吨速溶咖啡生产线。2018年,建成20,000吨速溶咖啡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速溶咖啡单体生产企业。这些巨额固定资产投资,加上2012年国际咖啡市场价格波动造成后谷咖啡的收购成本,使得后谷咖啡的发展进入困境。预期中的销售目标也未能实现,进一步加重了资金窘境。后谷不得不去行贿以获得资金周转。

      点看全图

      据一家国际咖啡商的报告,后谷咖啡在2013年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仅2.7%,咖啡零售点多数还位于云南境内。与此相比,雀巢和其他国际品牌的占有率超过95%。这是大卫和巨人歌利亚的战斗。后谷虽败犹荣!如今京东市场上众多的云南速溶咖啡,都是后谷的继承者。

      点看全图

      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荣光来自2018年成立的瑞幸咖啡。从商业运作角度看,瑞幸咖啡应该是依靠中国本土的咖啡豆原料自行烘烤,加以国际通行的星巴克咖啡模式进行经营。瑞幸咖啡的创始人们显然具备更多的商业运作经验,在资金方面比较顺利,能够迅速实现大规模扩张,从而在咖啡原料成本方面得到市场优势。

      点看全图

      2015年国际咖啡大会的报告说中国咖啡消费的主要方式是速溶咖啡,占零售的咖啡数量99%,销售金额的98%。同时文章也敏锐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高品质的新鲜咖啡的市场需求会持续稳步增长。此时国内咖啡店应该仅有星巴克之类外国投资。文章以同为饮茶传统的日本的新鲜咖啡的市场发展为例预测,10年后中国的新鲜咖啡市场将达到一个显著水平。如今遍布中国各地的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证实了这个判断。

      点看全图

      对了,瑞幸咖啡的酱香拿铁,也是一个美酒加咖啡的例子。要赞瑞幸产品开发部的想象力。我没有喝过这个,但想象中茅台的酱香与咖啡牛奶的香气还是挺和谐的。

      通宝推:审度,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更正 -- 补充帖

      【上图是2013年中国咖啡种植的现状。2015年的时候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394,000平方公里】

      多谢onlooker同学不吝指正,这个数字394,000平方公里是云南总面积,不是咖啡种植面积。我翻译错误。如有同学被误导,在此谨表惭愧😥。

    • 见前补充 5046105
      • 三十九万四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不是咖啡种植面积

        太吓人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美酒加咖啡

      “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这是邓丽君唱的一首歌的歌词,中学时候听过。当时又不喝酒也未曾对咖啡有印象,所以不能理解邓女士歌词的意思。

      第一次对这个概念有印象,是多年前在法国和一个客户吃饭的时候。他知道我不喝酒,所以建议我饮咖啡。他的同事说,要不来个爱尔兰咖啡吧?言毕二人相对大笑。他给我解释道,爱尔兰人喝咖啡时喜欢加威士忌。我在英国这许多年也未见过咖啡加威士忌的咖啡。不过爱尔兰著名的加了奶油的威士忌倒有体会。

      点看全图

      世界上最出名的咖啡是牙买加出产的蓝山咖啡。这是一种巴西原产的阿拉伯豆,因为牙买加蓝山地区的特殊自然条件而得到的咖啡具有独特的香气和甜味,价格在普通咖啡的10倍以上。蓝山咖啡基本供出口,80%的出口销往日本。

      点看全图

      世界最知名的咖啡味烈酒Tia Maria是意大利品牌。配料除去蓝山咖啡,还有牙买加朗姆酒,香草,蔗糖。这几种原料混合得到咖啡风味为主的20度烈酒。

      点看全图

      墨西哥产的咖啡味烈酒品牌Kahlúa,在京东有售。

      以上两个品牌的咖啡味烈酒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更多的“美酒加咖啡”情形是采用鸡尾酒的方式,在咖啡中加当地特色的烈酒,比如爱尔兰咖啡是咖啡加爱尔兰威士忌。苏格兰有种烈酒Drambuie。和咖啡混合后的饮料就叫Drambuie咖啡。威士忌是味道比较单一的烈酒。Drambuie所含风味除苏格兰威士忌外,还有蜂蜜,丁香,藏红花,橙皮等香草香料,与咖啡混合所产生的味道难以想象,大概只有喝的醉醺醺的苏格兰人才会喜欢。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问个奇怪的问题

        为何中国古代不会把酒跟茶混在一起喝?例如女儿红配碧螺春这种?😄😄😄

        • 茶清酒浊

          清浊哪能混杂😄。

          其实你不妨自己尝试一下。

          • 这个我就不试了

            喝酒我喜欢喝纯味的,鸡尾酒这种一向不是我的菜😄😄

    • 方便饮用的工业化咖啡产品

      有同学提到速溶咖啡。看来这位同学是我的同龄人。1980年代后期,速溶咖啡进入中国市场,有雀巢咖啡和麦氏咖啡两个品牌。我当时在上海读书,清晰记得麦氏咖啡的广告词“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句话的英文是1915年开始的广告词"Good to the last drop"。我觉得中国文人还是比美国文人更会白活😄。

      点看全图

      美国麦氏Maxwell House是直到1980年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牌,其主业是各种产地和包装的咖啡豆和咖啡粉,而不是速溶咖啡。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是大规模的生产销售和服务。规模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形态最本质的地方。我们从压缩咖啡机的产生过程可以了解到,发明家和厂商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大规模的咖啡供应。这个问题没有被压缩咖啡机解决,而被各种方便易用的工业咖啡产品解决了。

      最早的方便咖啡产品应该算我在咖啡的代用品这个帖子里提过的英国产军营咖啡。显然,军营咖啡是液体,依然不够方便快捷。1889年一个新西兰人为他的速溶咖啡取得最早的工业专利。他的速溶咖啡制法是空气干燥过程。1901年 一名在芝加哥工作的日本科学家将这种速溶咖啡粉末在纽约泛美博览会上展出,引起美国厂商注意。1909年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乔治华盛顿推出自己的新工艺,开始了速溶咖啡的工业化生产。

      点看全图

      在一战中,华盛顿速溶咖啡作为军队标准配给,于1914年首先供应加拿大远征军。1917年美国参战后成为美国陆军远征军的主要咖啡供应者。咖啡可提振士兵的精神,同时被认为是对付德国芥子毒气的解毒药。美国陆军的需求量是战前全国咖啡消费量的六倍,这有力促进了其他厂商开发速溶咖啡。

      点看全图

      战后,华盛顿速溶咖啡继续利用其战争军用品光环,推进速溶咖啡的市场扩张。上面的广告是1919年的。文本说华盛顿咖啡是美国最好的咖啡所以是美国最优秀儿子们(☞远征军)的选择。现在这优质产品要大众也能够享受。

      华盛顿速溶咖啡的方便易用是无疑的,但大众消费者对其口味的意见并不是很正面。消费者认为其只是一个新奇的货色和临时的代用品。

      二战开始后,美国军方继续采用华盛顿速溶咖啡,但是同时也采用了其他品牌,其中最著名的是1938年开始正式生产的雀巢速溶咖啡。

      点看全图

      据雀巢公司自己宣传,雀巢速溶咖啡起始于1930年巴西政府对雀巢求助处理其存货的要求。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压制了咖啡原料市场。巴西政府不得不保留大量无法出售的咖啡豆库存。在巴西某地,咖啡豆甚至被用作蒸汽机燃料。1932年,就职于雀巢的瑞士食品化学家Max Morgenthaler被授予任务,提供最新的速溶咖啡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在雀巢实验室和自家的不懈试验,Max Morgenthaler 于1937年推出能够保持咖啡香气的速溶咖啡,在瑞士取得商业成功。1938年12月31日,雀巢速溶咖啡的工艺专利被售予Max Morgenthaler博士。1942年雀巢速溶咖啡被美国军方认定为战略物资,并随着美国大兵的足迹来到欧洲各地和日本。1965年,雀巢推出更好保持咖啡风味的真空冻干工艺。如今,市场上尽管有各类速溶咖啡品牌,但雀巢速溶咖啡的市场主导者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点看全图

      方便饮用咖啡的另一个方向,咖啡胶囊也是雀巢的首创和领先。1975年雀巢的一名产品开发工程师在意大利度假时认识到空气对咖啡味道的影响而发明雀巢胶囊压缩咖啡Nespresso极其配套机器。所有品牌都有故事,有的可信有的则无。这也是市场营销的一个方面。

      点看全图

      "雀巢胶囊"是不正确的名字,因为其材质是铝的,能够承受高压高温,咖啡产出过程类似于压缩咖啡机的过程。雀巢也指定机器厂商的产品才能使用雀巢胶囊。很多低价产品确实是“胶囊”,而且通用性较好,唯独不能在雀巢的机器上使用。雀巢胶囊压缩咖啡是市场营销的一个著名案例,类似于苹果电脑和手机。这也是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细分的结果。

      通宝推:本嘉明,GWA,
    • 咖啡的代用品

      咖啡初进入欧洲时价格昂贵。咖啡商人自然要奇货可居。对一个具有灵活的商业思维的人而言,咖啡进入欧洲市场,是一个独特的市场机会。你可以成为咖啡的经销商,或者咖啡店的主人,可以往咖啡里掺东西,降低咖啡成本。同时还有反向工程的机会。有不喜欢喝咖啡的或者不能够喝咖啡的,无论处于何种理由,那么可以提供咖啡的代用品。这是咖啡代用品出现的两方面原因。

      点看全图

      在咖啡进入欧洲之前,就有一种植物chicory的根茎被用作饮料,大概是药用。拿破仑战争以来,英国对法国进行封锁。法国人没有咖啡吃。但人们很快发现把chicory的干燥根茎烧糊后磨粉煮水,味道和咖啡接近。这是欧洲最早的咖啡代用品。拿破仑战争对美食的另外一个贡献是意大利的榛子巧克力Gianduiotto。同样是因为进口困难,迫使意大利北部埃德蒙德的人们用本地出产的榛子磨粉作为巧克力代用品。

      点看全图

      美国内战期间,北军对南方的海面封锁,造成南方地区的咖啡消费习惯也掺入chicory。尤其是在新奥尔良地区,这一做法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

      点看全图

      1895年美国一家食品公司开发了一种无咖啡因的代用饮料,原料是烤炙的麦麸和黑糖。这家公司的广告说是比咖啡健康。在1912年的广告中,这家公司首创使用“速溶”字眼来表明产品的易用性。二战中,因为咖啡被实现配给,消费者蜂拥购买这种代用饮料。

      点看全图

      1876年,英国出现另外一个商业趋势,在咖啡饮料中添加chicory。产品名称是Camp Coffee军营咖啡,上图表明了这个军营咖啡产生的印度背景和商业形象与时俱进的演化。军营咖啡之名的意义在于表达通过此产品可以迅捷喝到咖啡。这产品的本质是咖啡味的糖浆,喝的时候兑水或者兑牛奶,冷热皆宜。其中咖啡成分为4%,chicory则为25%。工业化的产品才能够真正赚钱,可见。这个产品今日还在英国市场的货架上,主要作为烘烤用原料。

      点看全图

      在1976年开始的东德咖啡危机中,东德政府推出混合咖啡,其中含51%咖啡粉,其他是各类填充物如chicory和豌豆粉等。

      点看全图

      印度人大概从英国殖民者那里学到chicory作咖啡填充物。市场上的印度式咖啡包含10-20%的chicory,用牛奶和糖调味,与前述的英国军营咖啡是一个路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有个丹麦牌子BODUM基本可以满足咖啡小资们的需求

      除了电咖啡机做的少 其他的东西一应俱全。原来是丹麦葡萄牙法国生产,现在基本都是中国产。走的路线不是意大利大力出奇迹而是法式小清新风格。

      他们家的设计师难得这么多年审美还是在线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GWA,
    • 东德与越南咖啡产业的崛起

      越南现在是世界第二的咖啡出口国,仅次于巴西。我主贴中说越南咖啡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这话是不全面的。

      从19世纪开始,巴西就是世界最主要的咖啡生产出口国。咖啡原产热带非洲,在非洲之外的种植也是处于类似的热带地区。咖啡植物不能经受霜冻。巴西的咖啡种植地区是世界所有咖啡种植地最易受霜冻影响的。1975年在巴西发生的严重霜冻对于世界市场的咖啡供应打击是沉重的。1976-77年巴西出口剧烈减少70%,导致国际市场价格翻倍。东德政府的咖啡进口成本几乎是危机前的5倍。

      1970年代东德人均咖啡消费量3.6公斤,消费金额与家具花费持平,两倍于鞋的支出,占家庭支出的20%。东德咖啡进口因巴西减产而遭受严重影响,史称1977年东德咖啡危机。外汇短缺的东德政府采取易货贸易手段,以机器直接与非洲咖啡出口国交换咖啡。在国内,政府推出咖啡替代物,但市场效果不好。

      在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从1926年开始种植咖啡但发展缓慢。1975年随着国际咖啡市场的波动,越南开始种植罗布斯塔豆。在适合越南中部的高原地区的气候下,这种咖啡植物生长迅速。1980年,因1977年咖啡危机而痛定思痛的东德政府与越南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东德政府提供了拖拉机,卡车,灌溉机器等农业设备和人员技术培训,将咖啡种植面积从600公顷增加到8,600公顷。为此项目提供电力,东德政府还花费2千万美金建立了一个水电站。东德政府还出资建设了适合1万人的住宅,医院,商店等民用设施,为咖啡种植工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便利。作为投资回报,东德政府将在咖啡收获后得到一半的产量,合同期限为20年。咖啡扩大种植后,于1990年终于可以得到具商业意义的回报。此时,东德已经不复存在。

      尽管越南失去原定的最大用户,但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的出口国,将非洲多数原出口国挤出世界市场。1994年美国中止对越南的贸易禁运。1997年越南和美国实现邦交。2000年越南和美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越南咖啡出口的三大用户依次排名为德国,美国和意大利。

      • 对,这就是社会主义贸易。

        让弱国穷国等一等,帮助他们的合适的发展。

        严格说咖啡不算必需品,但是社会主义东德厉害,精细。

        所以咖啡蜂蜜还有啤酒等也都是重要指标了,厉害了。

        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比较好的例子。

        只是某些先生要强行对比西德,所以社会主义又输了,呵呵呵。

    • 你怎么来抢F大师的咖啡赛道?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