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乙烯产量看中国轻工业的发展 -- wolfgan

  • 共: 💬 310 🌺 1338 🌵 30
  • 【原创】从乙烯产量看中国轻工业的发展 -- 有补充

    乙烯是最重要的化工基础产品,同时也是下游轻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它的变量可以很大程度上说明轻工业的发展。

    中国乙烯产量最早出现的可查年份是1972年,变量仅有4.44万吨,1976年是13.35万吨,1981年是50.48万吨,1995年是240.1万吨,2002年是543.02万吨,2012年是1486.8万吨,2022年是4933万吨。毛时代到后期乙烯才开始起步,这从侧面反映了轻工业确实非常不发达,也说明这个时代处于不可比区间。华国锋时代乙烯产量增长率是3.7813,年化率是1.305,也就是年平均增长率是30.5%,邓时代增长率是4.7563,年化率是1.118,年平均增长率是11.8%,江时代增长率是2.2616,年化率是1.124,年平均增长率是12.4%,胡时代增长率是2.7380,年化率是1.106,年平均增长率是10.6%,习时代增长率是3.3179,年化率是1.1274,年平均增长率是12.74%。

    在可比区间内,邓时代仅高于胡时代,落后于其他各个时代。这说明胡时代确实不重视轻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太苛求了。邓时代的轻工业大发展,看来仅仅是因为重工业发展太拉胯了,对比一下更突出而已。相对于其他时代,并没有显示出什么发展速度上的优势。

    通宝推:潜望镜,胖老猫,阴霾信仰,qq97,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这是2021年乙烯世界前10各国产量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俄罗斯在哪里?

  • 见前补充 5045251
    • 俺闺女喜欢的一个女装牌子

      一件衣服60美元起跳,基本不打折,纯化纤,手感非常舒服,颠覆了俺家对化纤的歧视。这个品牌的衣服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俺猜其他的纺织品出口国造不出来这么高档的化纤面料。。。

      • 可否推荐一下?

        女儿奴考虑给女儿通报一下。私信也行。

        多谢了。

      • 中国的化工业这几年进步非常大

        而且到现在速度也没慢下来。不过了解的人很少,因为基本没有媒体去报道,上不了热点。

        通宝推:北纬42度,
        • 回你前面的补充,我的疑问是,为何美国还和中国一样?

          1949年和1978年中美苏日德英法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狮子座的系外行星K2-18b

          编辑于 2023年03月26日 07:54

          粮食总产量:

          1949年,美国15740万吨,中国11318万吨,苏联8810万吨,日本1780万吨,法国1610万吨,西德1450万吨,英国1025万吨。

          1978年,美国32807万吨,中国30477万吨,苏联25506万吨,法国4717万吨,西德2609万吨,英国1870万吨,日本1818万吨。

          棉花总产量:1949年,美国350.8万吨,苏联84.4万吨,中国44.4万吨。1978年,美国236.0万吨,苏联264.0万吨,中国216.7万吨。

          粗钢产量:

          1949年,美国7074万吨,苏联2329万吨,英国1580万吨,法国915万吨,西德916万吨,日本311万吨,中国15.8万吨。

          1978年,苏联15100万吨,美国12389万吨,日本10211万吨,西德4126万吨,中国3178万吨,法国2284万吨,英国2030万吨。

          生铁产量:

          1949年,美国4982万吨,苏联1639万吨,英国968万吨,法国841万吨,西德717万吨,日本160万吨,中国25万吨。

          1978年,苏联11100万吨,美国7957万吨,日本8017万吨,中国3479万吨,西德3014万吨,法国1919万吨,英国1141万吨。

          焦炭产量:

          1949年,美国5773万吨,西德2514万吨,苏联2430万吨,英国1574万吨,法国690万吨,日本258万吨,中国54万吨。1978年,苏联8640万吨,美国5250万吨,中国4690万吨,日本4389万吨,西德2541万吨,英国1225万吨,法国1030万吨。

          原油产量:1949年,美国24892万吨,苏联3344万吨,西德84万吨,日本19万吨,英国16万吨,中国12万吨,法国8万吨。

          1978年,苏联57246万吨,美国42919万吨,中国10405万吨,英国5338万吨,西德506万吨,法国112万吨,日本54万吨。

          煤炭产量:

          1949年,美国43597万吨,苏联23550万吨,英国21861万吨,西德11740万吨,法国5304万吨,日本3974万吨,中国3243万吨。1978年,苏联72400万吨,中国61800万吨,美国59915万吨,西德20750万吨,英国12354万吨,法国2239万吨,日本1909万吨。

          天 然 气:

          1950年,美国1779亿立方米,苏联58亿立方米,法国2.5亿立方米,日本0.7亿立方米,西德0.6亿立方米,中国0.07亿立方米,英国0.6亿立方米(1959年)。1978年,美国5331亿立方米,苏联3724亿立方米,英国372亿立方米,西德203亿立方米,中国137亿立方米,法国79亿立方米,日本29亿立方米。

          发 电 量:1949年,美国3451亿度(净发电量),苏联783亿度,英国506亿度,日本410亿度,西德357亿度,法国303亿度(净发电量),中国43亿度。

          1978年,美国22860亿度(净发电量),苏联12000亿度,日本5640亿度,西德3534亿度,英国3534亿度,中国2566亿度,法国2226亿度。

          硫酸产量:

          1949年,美国1037万吨,苏联220万吨,英国169万吨,日本161万吨,法国115万吨,西德114万吨,中国4万吨。

          1978年,美国3481万吨,苏联2240万吨,中国661万吨,日本643万吨,西德468万吨,法国458万吨,英国346万吨。

          纯碱产量:

          1950年,美国362万吨,英国125万吨,苏联75万吨,西德74万吨,法国72万吨,日本17万吨,中国16万吨。

          1978年,苏联488万吨,英国190万吨(1971年),美国164万吨,法国137万吨,西德135万吨,中国133万吨,日本118万吨。

          烧碱产量:

          1951年,美国282万吨,英国55万吨,西德39万吨,苏联35万吨,日本33万吨,法国26万吨,中国4.8万吨。

          1978年,美国960万吨,西德325万吨,苏联276万吨,日本270万吨,法国134万吨,中国133万吨,英国92万吨(1972年)。

          化肥产量:

          1950年,美国426万吨,西德184万吨,法国165万吨,苏联124万吨,日本64万吨,英国56万吨,中国1.5万吨。

          1978年,苏联2365万吨,美国1941万吨,中国869万吨,法国470万吨,西德447万吨,日本215万吨,英国164万吨。

          塑料产量:

          1952年,美国89万吨,西德17万吨,英国12万吨,苏联6.7万吨(1950年),法国4万吨,日本4万吨,中国0.2万吨。

          1978年,美国1238万吨,西德675万吨,日本587万吨,苏联352万吨,法国291万吨,英国277万吨,中国68万吨。

          乙烯产量:

          1960年,美国247万吨,英国45万吨(1963年),西德23万吨,苏联18万吨,日本8万吨,法国8万吨,中国0.07万吨。

          1978年,美国1247万吨,日本439万吨,西德322万吨,法国197万吨,苏联148万吨(1976年),英国125万吨(1975年),中国38万吨。

          汽车产量:

          1949年,美国625.4万辆,英国62.9万辆,法国28.6万辆,苏联27.6万辆,西德16.2万辆,日本2.9万辆,中国无。

          1978年,美国1287.6万辆,日本924.0万辆,西德458.4万辆,法国408.0万辆,苏联217.3万辆,英国160.8万辆,中国14.9万辆。

          载重汽车:

          1949年,美国113.4万辆,苏联23.0万辆,英国21.6万辆,法国9.8万辆,西德5.7万辆,日本2.8万辆,中国无。

          1978年,美国370.8万辆,日本326.4万辆,苏联85.9万辆,法国45.6万辆,英国38.4万辆,西德30.0万辆,中国9.6万辆。

          拖 拉 机:

          1949年,美国60万辆,苏联9.3万辆,英国9.0万辆,西德2.7万辆,法国1.7万辆,日本和中国无。

          1977年,苏联56.9万辆,中国41.9万辆,日本28.8万辆,美国20.5万辆,英国14.7万辆,西德13.0万辆,法国6.0万辆。

          水泥产量:

          1949年,美国3594万吨,英国936万吨,西德846万吨,苏联815万吨,法国688万吨,日本328万吨,中国66万吨。

          1978年,苏联12928万吨,日本8489万吨,中国7390万吨,美国7174万吨,西德3350万吨,法国2820万吨,英国1592万吨。

          木材产量:

          1950年,美国28266万立方米,苏联26600万立方米,日本5136万立方米,西德2659万立方米,法国2033万立方米,中国664万立方米,英国337万立方米。

          1977年,苏联37670万立方米,美国33844万立方米,中国4967万立方米,日本3431万立方米,法国3039万立方米,西德2873万立方米,英国389万立方米。

          化学纤维:

          1949年,美国47.8万吨,英国13.0万吨,西德12.8万吨,法国7.1万吨,日本5.7万吨,苏联2.5万吨,中国无。

          1978年,美国390.7万吨,日本184.8万吨,苏联110.0万吨,西德88.2万吨,英国59.8万吨,法国33.5万吨,中国28.5万吨。

          电 视 机:

          1958年,美国528万台,英国200万台,西德149万台,日本121万台,苏联98万台,法国37万台,中国0.02万台。

          1977年,日本1521万台,美国786万台,苏联707万台,西德468万台,英国218万台,法国191万台,中国28.5万台。

          卷烟产量:

          1950年,美国784万箱,苏联250万箱,英国225万箱,中国160万箱,日本129万箱,法国63万箱,西德49万箱。

          1978年,美国1390万箱,中国1182万箱,苏联755万箱,日本603万箱,西德303万箱,英国213万箱,法国165万箱。

          糖 产 量:

          1949年,苏联222万吨,美国199万吨,法国83万吨,西德61万吨,英国52万吨,中国20万吨,日本3万吨。

          1978年,苏联935万吨,美国523万吨,法国406万吨,西德297万吨,中国227万吨,英国111万吨,日本62万吨。

          机制纸及纸板:

          1949年,美国939万吨,英国163万吨,苏联100万吨,西德89万吨,法国87万吨,日本51万吨,中国11万吨。

          1978年,美国5752万吨,日本1650万吨,苏联940万吨,西德687万吨,法国496万吨,中国439万吨,英国415万吨。

          棉纱产量:

          1949年,美国171万吨,苏联61万吨,英国37万吨,中国33万吨,法国23万吨,西德23万吨,日本16万吨。

          1978年,中国238万吨,苏联161万吨,美国112万吨,日本45万吨,法国22万吨,西德16万吨,英国9万吨。

          棉布产量:

          1949年,美国76.8亿米,苏联36.0亿米,中国18.9亿米,英国18.3亿米,法国10.9亿米,西德8.7亿米,日本8.2亿米。

          1978年,中国110.3亿米,苏联69.7亿米,美国36.4亿米,日本23.2亿米,法国10.1亿米,西德9.6亿米,英国3.8亿米。

          最可惜的是不是每年的数据。

          • 因为中国真正重视化工行业其实也就是在习总执政期间。

            老毛时期搞个四三方案已经是极限了,邓时期工业总体拉胯,还偏向轻工业一点。江朱,胡温时期重点是重工业,电子工业,高精尖工业,到了习总执政时期发现化工工业严重拖了后腿,才真正重视起来。

    •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了需求拉动供给的时代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普遍短缺,因此供给量主要取决于投资量。

      但转型到市场经济时代(八十年代称商品经济而不称呼为市场经济,邓南巡以后才采用市场经济这个词),盲目增加供给会造成过剩,因此八十年代开始了需求拉动型的增长。

      八九十年代乙烯产量增长不快与居民的日用消费不高有关

      八九十年代初,当年我们都是买布到裁缝店去量身定做的,当时也就是过年做一套新衣服

      九十年代随着沿海纺织工业的发展,很多人到沿海去打工,然后慢慢的开始了买特定的码的衣服的时代,然后九十年代末期,人均购买衣服的量开始大增。

      也就是说中国的新衣需求经历了一个八十年代的缓慢增长到了九十年代的快速增长的变化,这也就导致相应的上游工业产能经历一个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变化。

      虽然楼主很善于选择角度,从乙烯产量切入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于研究八九十年代经济史很有意义,但要认为八九十年代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成就不高,这一点无法苟同。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
      • 八九十年代经济增长高不高,这得看跟谁比

        如果是和非洲中南美洲,欧洲国家相比,确实很高,如果和亚洲国家比,和中国前后各届班子相比,那就不高了。

      • 噢。按你这说法,前27年布票是因为群众没消费意愿啰

        那时候衣服还很多是自己缝的呢。

        河友你这个视角真是清奇。当官的吧?两张嘴想说啥就说啥。

        • 请认真看帖

          前贴已经提到了前27年与改革后的不同。

          • 原来是你,难怪张嘴就来。

            八十年代化纤一样供给严重不足。

            了解一下扬子化纤,广州石化,茂名石化吧。真以为一“开放”就什么都有?不搞独立自主,炼化都做不好。

            • 说八十年代以需求拉动为主

              不意味着不存在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

              例如现在的半导体 中国有很多的需求,但是国内就是生产不了。

              另外你说的化纤,首先化纤工厂当时需要从国外进口成套设备,你怎么又谈到独立自主了?

              1972年1月开始,我国陆续引进了国内急需的化纤技术成套设备、大化肥设备共17套,下半年又引进了大型钢板冷轧机、热轧机等钢铁工业所需设备。从1973年开始,我国利用西方石油危机之际,加快了项目引进速度。

              到1977年时止,我国共从西方国家引进了222个项目,总金额也超过了43亿美元,达到51亿美元。这是继50年代的“156工程”之后,我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说它撑起了我国工业化的另一条腿,一点也不为过。

              你到底想谈进口呢还是想谈独立自主?

    • 我们能不能从北京大学被枪毙的学生人数,对比出邓小平时代

      和毛泽东时代的人权方面的优劣和社会管制的严酷程度?

      可不可以?

      我说的是:因政治原因,被枪毙的北京大学的学生。

      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哦。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限定条件:

      一,必须是北京大学的在校学生。毕业了的不算。

      一,必须是判处死刑并且是被执行了死刑的。没有枪毙的不算。

      三, 必须是1957年以后处死的。

      四, 必须是因为政治因素,而不是因为刑事案件被枪毙。也就是说,都是政治犯被枪毙。

      我先举几个例子:黄宗奇, 林昭,沈元,顾文选,张锡琨。

      还有一个被枪毙的北京大学的教师任大熊。

      以下是文章摘录:

      1、被判死刑

      在北大的716名“右派分子”中,就笔者了解到的,有五名在文革中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在反右时就有一名“右派分子”黄宗奇(哲学系学生)因与看押他的北大学生发生身体冲突而被判处了死刑(因事实上并无伤害人身事发生文革后平反了)。一共有六名“右派分子”被判处死刑,占全部716人的近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几乎每一百人中有一人。这个死刑人数,不但对北大“右派分子”群体是非常高的比例,对北京大学一个学校来说也是非常高的比例。

      五名在文革中被判处死刑的人是:

      中文系学生林昭 (1954年入学),1968年被处死;

      西语系学生顾文选(1956年入学),1970年被处死;

      历史系学生沈元 (1955年入学),1970年被处死;

      化学系学生张锡锟(1954年入校),1976年被处死。

      其中林昭为女性。五人中三人在1970年被处死,是在文革的“打击反革命”运动高潮中。

      数学力学系教师任大熊(1955年在北大毕业留校任助教),1970被处死。

      林昭在上海被判处死刑,时间是1968年4月29日。那是“五一节”前,由“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对一批“反革命分子”“宣判死刑立即执行”(见《解放日报》报道语。)。这是文革的庆祝节日的方式。

      顾文选和沈元都在北京被判处死刑。1970年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公法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出一份材料,把“顾文选等55名罪犯的材料发给各单位”,要“革命群众”“提出处理意见”。沈元也在这份材料中。(可见于笔者收集的这一材料照片。)55人中北大“右派分子”占了二人。这种做法的功能之一是在普通老百姓中制造更大恐怖,如古语所说的杀一儆百。这份材料发出仅仅两个星期后,1970年3月5日,他们被处死。

      任大熊1970年3月28日在山西省大同市被判处死刑。1957年他把北大图书馆英文《工人日报》上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大清洗”杀害无数俄国人的报告,翻译了一些段落手抄后贴在学校阅报栏上供观看。他被划成“右派分子”后又被判刑,在文革中再被判处死刑。从笔者收集到的判决书上可以看到(见照片),判处任大熊等13人死刑,没有援引法律依据,只写着:

      为了全面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妻子批示“照办”的“一三一”指示,坚决镇压反革命破坏活动,加强战备,保卫祖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根据党的政策和广大革命群众要求,报请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核准,特依法判决如下:

      所谓“一三一”指示,指毛泽东批准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中发〔1970〕3号文件。毛泽东在此文件上批的“照办”二字就是判处死刑的依据。这是人类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死刑判决书格式。同时,判决者判处他们死刑,甚至未声称他们有何反抗革命的行动。仅仅因为他们的“右派”言论或者思想,就可以把他们判处死刑。

      由于未能对全部716名“右派分子”的下落作追踪调查,笔者对他们中在反右后离开北大的人的文革遭遇缺乏全面了解,特别抱憾的是至今仍不了解他们中有多少人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下文记述的是留在北大校中的“右派分子”的遭遇。

      我这里说的,只是在1957年反右后,被枪毙的北京大学学生。至于,在毛泽东时代,没有被枪毙但是死于非命的、被迫自杀的北京大学的学生,那就更多了。

      还可以稍微扩大一下内涵:

      我们能不能比较一下,毛泽东时代(专门指1957年反右以后,因为1950年代初期的镇压反革命不好算)和邓小平时代,枪毙的政治犯(或者叫“反革命犯”)哪个时代多一些? 这个就不是专门指北大学生了啊,中学生也算了啊。 比如遇罗克这样的中学生,还有那个被自己的儿子张红兵举报,1970年4月被枪毙的“反革命犯”方忠谋--张红兵的母亲。方忠谋的政治立场是支持为刘少奇“翻案”。

      注意啊,这里只说文革时期被枪毙的“反革命犯”啊,自杀的太多,统计不过来,就算了。

      判刑的反革命犯也算了,(毛泽东时代的文革时期)太多了,这里只统计被枪毙的政治犯(叫“反革命犯”也行,一回事)。

      老是统计和比较钢铁 啊,乙烯啊等硬物质,多乏味啊。

      我们统计一点“软物质”,好不好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