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比比看,谁记得的杜甫诗歌更多 -- 燕人

  • 共: 💬 174 🌺 486
  • 【整理】比比看,谁记得的杜甫诗歌更多 -- 有补充

    感谢奔波儿同学发的这个贴子BBC的神作——《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勾起我的回忆。

    提议比比看谁记得的杜甫诗歌更多。@常挨揍 说他记得五十多首。

    说明一下,不许查书,百度,放狗等种种求知于人,但凭记忆,能写几句写几句。

    我记得的最少,先献丑。

    中学语文课本上的。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发骚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意义是经典的,普世的,永恒的。

    是否有同学认为杜甫应该拿起武器,而不是写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兮若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便下襄阳向洛阳。

    我的语文老师强迫我们背诵古诗,不记得为什么这首记得最完整。

    《河阳吏》

    。。。吏喝一何怒,女泣一何苦。。。。尤得河阳炊。

    唐朝的河阳是黄河北岸拱卫东都洛阳的战略要地,如今河南焦作那个地方。

    历史课本上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看了BBC节目才知道这诗的名目《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才知道诗中写道杜甫的小儿子饿死了。

    有次看赵钟祥主持的电视智力大赛,应该叫知识大赛的。有个题目是杜甫一句诗,要求选手指出是哪首。老赵确认答案后,把全诗朗诵一遍,但是我记不得诗名,只记得下面几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花重锦官城。

    看杂书看到的,应该是和李白同游泰山时写的:

    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BC那个节目说杜甫和李白多次携手同游泰山。

    通宝推:普鲁托,桥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3)
    想起小学学过一首 -- 补充帖

    忘记名字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应该也是在成都期间写的。

    强调一下。才看到这个

    @HAL9000

    通宝推:张燕,
    上面那个《河阳吏》名字是错的 -- 补充帖

    应该是《石壕吏》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最后一句是“尤备河阳炊。”

    感谢大家提供这末多杜甫作品 -- 补充帖

    我最喜欢的是这首《赠卫八处士》,词句平易,朗朗上口。也没有什么深刻思想和爱国情怀。同是谈友情,比起李白那首“桃花潭水深千尺”有味道多了。

    在公交车上背了好几个早晨。现在基本上能够背写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夕别君未婚,儿女已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己,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想来与西西河同学见面,也是同样的心情吧😁。

  • 见前补充 4810651
      • 建议找来张家声先生的朗读音频来听 -- 有补充

        感觉读的特别有味道

        我就是听了几百遍,想记不住都不行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链接是相关音频 -- 补充帖

        https://m.qingting.fm/vchannels/146584/programs/3133786/

        感觉这个专辑的朗诵非常到位,各个精品

        这个链接是完整的 -- 补充帖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701982?source=m_jump

      • 见前补充 4810901
      • 见前补充 4810900
    • 我也来一首,估计没人知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影射文学!

        竟然公然大胆影射大师们是拉拉。证据在第二句😁。

        • 抗议的不是这个

          这是唐朝乐队的歌词,但是 第三句根本不是杜甫写的

          • 显然不是杜甫

            不知道这是唐朝乐队的歌词,还以为是普大夫自由原创。

            @普鲁托

            • 其余三句都是

              忆昔开元全盛时……那两句是忆昔

              安得广厦千万间 不提,上了课本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粟米流脂稻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一段 我是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

              通宝推:燕人,
              • 多谢环宇兄

                我实在孤陋寡闻😭。只抓住普鲁托一个“胶漆”. 古今词义用法改变很多么?

                @普鲁托

            • 哈哈哈哈,终于被你识破了

              你是楼主,难道不负责审帖🤣🤣

              ==

              唐朝也是借用杜老等的么

        • 过度解读,抗议!

          二人曾在洛阳、兖州等促膝长谈,史称“李杜”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