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北青报萨苏专访 -- 马头磬

  • 共: 💬 38 🌺 78
  • 【原创】读北青报萨苏专访

    今天收到家里寄来的包裹。在里面翻到一张8月30日的北青报。是俺娘知道俺的心意,特地夹带的。

    星期四,第四版。“人物在线”的副题是“吴菲访谈”——“听萨苏讲那过去的故事”。

    说起来,吴记者可能还没有河里的大家熟悉咱们这条萨鲶。因为我在文中发现他把“鲶鱼”打成了“鲇鱼”。呵呵

    我还猜他可能以前也没采访过萨苏这样的家伙,因为在这段文字里我不止一次看到用括号注明的的“萨苏精神状态”:在讲到科学院学者冒着生命危险随海军潜艇下海底的时候,他“眼圈红了”;在讲到晋梦奇为免累及无辜老百姓而举枪殉国的时候,他“哽咽”“泪流”;说道中国军队呼喊着“回家”冲过伊洛瓦底江的时候,他“眼泪奔涌而出”。

    “本来想着见个表面不管多有欺骗性,其实骨子里嬉皮笑脸的人”记者这样写道。一个写了“中国厨子”“北京段子”的家伙,不就是这样儿的么?“但是在萨苏突然就动了感情之后,这个下午一下子就不一样了”。记者后来说。

    我几乎能想象到那个下午3点的日餐馆儿里,记者手足无措的神情和老萨“连声道歉,特别的不好意思”的模样儿。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无情未必真豪杰,至情至性大丈夫。

    报纸正中是一副萨苏同学的照片,光从右手窗户的竹帘子下打进来。这个抿着嘴,目光平和的家伙,像一尊胖菩萨。(肯定是摆拍的)

    在等书未到的时候,随便涂上来。以飨在国外看不见伟大北青报的诸位xdjm.:)

    北青报原文链接见内:

    外链出处(顺便一说,他们的校对和排版都该换人了。。。)

    • 很有可能啊

      "说起来,吴记者可能还没有河里的大家熟悉咱们这条萨鲶"

      说的极对,萨苏同学可是咱们河里的大鱼精啊.当初下河主要就是奔着他的文笔来的.吴记者肯定不如西西河的朋友了解他.

    • 谢谢您惦记着

      吴菲是青年报非常出色的记者,和她谈了不一会儿,我的感情就都被调出来了,很平常,很自然地出来了。

      挺没出息的,但并不觉得失态。

      再次感谢您的评价,老萨不敢当,作为自勉吧。

    • 萨大是个仁慈的人,看他那篇《等爸爸》,

      无情未必真豪杰,至情至性大丈夫。喜欢这句。

    • 这位记者对老萨的了解还不如我了解的多呢。可笑。

      功课做的明显不够。

    • 再识萨苏英雄本色

      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让它尊严、让它不怒自威!这比喊什么都强。

      我的老家也在河北 我的一个叔公就是在抗战时被大卸八块分尸而亡的 为血性的中国人自豪

      • 送烈士一朵花

        我的老家也在河北,我家长辈中有四个参加了八路军。

      •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正气歌对小学生来说太深了些,但是张良椎,苏武节;严将军头,嵇侍中血的故事倒是不妨从小就知道的。

        丫丫老师教语文,要加油哦

        • 义不容辞的责任

          丫丫在任何机会都尽量给孩子们灌输爱国的教育 他们这一代在这方面的了解的太少了 有时候丫丫在台上热泪盈眶的时候 那些小不点儿还偷偷在底下笑咧 晕哎~

    • 中国这个地界儿,好汉多,烂货也真多啊!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