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艰不拆讲笑话之八 2025年新楼 -- 骨头龙

  • 共: 💬 839 🌺 5096 🌵 65
  • : 💬 32 🌺 16
或许“看不懂”本身就是对一种时代情绪的体现

现代艺术出现的时间对应了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的阶段,世界大战虽然还没有出现,但各自危机的预兆都越来越明显,人的内心普遍有不安、矛盾感,对于世界都有看不清、摸不透而稍微看清又觉得丑陋的这种感受。

所以艺术中有抽象性、模糊性、非和谐性,是能体现当时的时代情绪的。

比如印象派出现于186几年或187几年左右,当时有一种浪漫主义思潮,而浪漫主义意味着远离现实,远离现实是因为现实中有太多矛盾,稍微看得深入一些就觉得难受,所以艺术家里很多人就结束了对理性主义的坚持而逃避到浪漫主义中靠幻想给生活安慰(暴论:浪漫主义就是逃避现实主义)(今年的春节档电影里不是神话就是幻想历史(幻想满清大臣英勇抗洋),现实主义的好像非常少。而美国的电影票房排行榜里,排到前面的不是外星人就是超能英雄,也是很少有现实主义的。)。印象派把图景中的线条啊画面啊都“虚化”了,不去“认真”勾勒它,体现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已经掩盖不住了,如果你认真去看社会和世界,往往会被矛盾“创到”,所以就追求一种朦胧、模糊不清的艺术,好规避矛盾、给自己幻想。

其实这种类似的事在中国也有,比如在官场里过得很疲惫的官退休后,就喜欢在画山水画时加很多的云烟,让画面多很多模糊不清的元素,体现了他不愿意理会世间纷扰的情绪,那么也就体现了他所处的环境当时有很多纷扰和矛盾。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是,闫肃给那英写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那首歌(1993年),它能成为流行歌曲,也是因为对应了当时的时代情绪,因为走资后,集体没了,人变得自私自利,假冒伪劣产品增加,不良社会现象增加,当时的人就感到看不清世界等等。再比如西方在七十年代前后流行摇滚乐,而摇滚乐体现了什么情绪,象征着当时西方青年的什么思想倾向和当时西方什么社会现实,是可以继续去推的。再比如,这几年一些人里流行唱rap,rap这种东西是节奏快、快到很多时候都让人听不清歌词,同时旋律一般比较单调,这大概和现在的社会里生活节奏快而单调、同时各自事情纷杂让人看不清的感觉是对应的。

(所以我虽然对于流行文化很多时候不一定认同,但还是会时常注意,看看能体现什么时代情绪,而物质决定意识,有那样的时代情绪也体现了当时的物质世界的一些特征。这是古人也提到过的,如“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比如桥上老师分享过的帖子里孔子生平百衲:孔子八岁,穆子就表演了根据各国的诗歌反推其国家政治现状和预测前途的绝活。如“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夏声具体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但应该是偏阳刚声壮的吧,如果是阴柔娘娘腔的大约很难“能夏则大”。再如“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郑卫之音”“恶郑声以乱雅”,穆子和孔子等都能从郑国的音乐推断出郑国的政治情况。)

那么回过头来说现代艺术,我们现在看不懂或者不喜欢它们,一方面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情况或许比一战前后那种充满矛盾的情况好一些,一方面可能是这种艺术本身就是用你看不懂、不喜欢的方式体现了当时的人对当时的世界也是有“看不懂、不喜欢”的感受或情绪的存在。就比如说,现在艺术里有一种音乐就是故意让你难受、恐惧的,这体现了一种时代情绪,并且常被用于谴责战争的影片或博物馆里,起到某种反面教育的实用效果。

当然了,这种表现坏情绪的东西虽然有作为历史切片、反映时代情绪的作用,但毕竟表现的坏情绪不是什么好宝贝,为了身心健康还是少接触比较好。

通宝推:潜望镜,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