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春节返乡杂记 一个小城郊区的城市化 -- wrench
- 共: 💬 1 🌺 25
我的家乡是川南一个四线小城, 主城区在长江边上. 隔着长江, 对面是几个三线工厂, 工厂外面, 就是农田了. 有几个自然村散落其间, 我家有几个亲戚住在村里,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长眠在亲戚们所在的村落附近. 每年春节都会有一天或者两天是上坟的日子, 家族的几家人或全家出动, 或出代表, 在故去的老人坟前烧纸钱, 插坟签, 挂坟纸, 自我记事起, 年年如此.
今年, 事情起了变化. 因为外公外婆的坟被拆迁了.
这次回家, 发现长江上正在修建一座通向对岸的长江大桥, 此桥一通, 则对面的农田离市中心的距离就不到2公里了, 如此开发良机, 岂能错过? 所以长江对面的工厂和村庄都面临拆迁了, 工厂好办些, 政府在远点的地方找了几块地, 搞个工业园区, 计划把这几个厂和家属区都搬过去, 农村里面, 就要一家一户谈拆迁了.
拆迁已经进行了满长时间了, 我父亲那边的亲戚所在的那个村子, 在规划中是一个公园, 可能这种项目不赚钱吧, 所以拆迁进度慢一点, 还没有拆到. 到这个村子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大兴土木, 以前两层楼的房子都在上面加一层, 以前是院子的地方通通都砌上墙, 这样就多出一间好大的屋子了. 为了最低限度节省成本, 好多建材都是从上一个刚刚拆迁的村子那里低价买过来的. 拆迁的时候会对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补偿, 所以农民们都找了些经济作物, 比如花椒树, 随手种在田埂边或者其它边角, 以期获得一点补偿. 吃饭的时候, 乡亲们也互相聊些关于拆迁的时间, 范围, 补偿标准之类的话题. 总之就是万事俱备, 只待拆迁的模样.
我母亲那边的亲戚所在的那个村子, 则是已经拆迁了, 现在除了少数几户价钱还没谈拢, 绝大部分村民都已经搬走了, 他们已经不再是农民了, 而是在城市化的大潮中, 成为了市民. 拆迁的补偿大约有以下几项
1 房产, 拆迁组会丈量村民原有的住房面积, 然后就明显是新搭建的部分讨价还价一番, 得出一个总面积, 每户最后的拆迁计算面积要在村里面公示, 如果没人有意见的话, 以每平方350还是370的标准进行补偿.以后回迁的商品房修好之后, 每人有40平方的优惠面积, 可以按照优惠价格(1100还是1200左右)回购商品房, 超过部分按照市场价格, 大概1400多每平方的样子. 一般农村的宅基地修的房子都有300到400个平方, 这样的话, 收到的补偿大约可以买到一套100平方的大房子或者两套小一点的两室. 过渡期间, 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租房补贴, 本地房租便宜, 基本上四五百租个一居,八百一千租个两居还是基本够的. 按照某亲戚的话说, 好歹是解决了住房问题.
2 社保. 老人直接进社保医保, 不再交钱, 每个月每人能领到500多的样子, 以后根据国家政策调整. 有社保医保了, 老年人还是比较高兴的, 他们说:"以前是挣钱吃饭, 现在是吃饭也挣钱啊". 年轻人也给买了一定年限的社保, 具体多少年, 亲戚们似乎也没人搞的清楚. 然后就要自谋生路了. 不过老实说, 年轻一辈在乡下种田的基本没有, 都在市里找些工作.原来还有在广州那边打工的, 现在出省的似乎很少了.
3 人头费 每人发了25000左右.
4 青苗补偿, 补偿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 这个跟前面比就显得数目比较小, 我问了一下也没问清楚, 可能也就是一两千元的样子吧
可能还会有些小项目, 不过大头就是上面这几个了. 现在还没有拆迁的几户, 都是做点小生意的, 农家乐小卖部之类, 就铺面的补偿问题还没有谈拢, 不过貌似分歧不是特别严重, 属于还有的谈, 不是那种剑拔弩张的拆迁气氛.
明年春节我再回家, 可能长江对岸的路就该修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