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计划生育,我的看法,只有几句话. -- 谁知道
- 共: 💬 276 🌺 78 🌵 32
但这些对于产出顶尖科研成果没有多大帮助. 所谓顶尖科研成果, 大体上可以量化为学科内最好的期刊, 以及相当程度的引用数. 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总体数量和引用数量都有了巨大飞跃, 但如果按照上述结果衡量的话, 恐怕依旧只有一小部分.
的确, 数量也有数量的用途. 在领域开辟性的成果出现之后, 如果能做到及时跟进推而光之, 如此勤勉不殆, 是可以做到相当的数量和一定的质量. 在工程领域, 这意味着我国科技工作者虽然少有独创性重大进展, 但对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一定的了解. 在工业应用时, 意味着有希望绕过专利跟进同类产品, 但少有首创技术突破. 社会科学领域似乎有点文无第一(虽然严格来说并不就是文科), 但大牛们吃肉到处忽悠, 掌握舆论主动, 小牛就只能跟着喝汤, 捧捧场. 要知道在数量也没有的时候, 连跟进捧场的机会都很少. 总之, 第一流和第二流, 第三四流我认为有质的差距. 前者难以靠群众基础的扩大来带动.
实际上, 国内大学能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文的, 主要集中在前十几名的大学, 而这些大学无论是在本科还是博士的扩招上面, 力度并不大. 执全国牛耳的清华北大近一两年在生命科学领域很是引进了一些牛人(争议且不提), 可以想象他们在此领域的科研水平会有一大进步. 很显然, 这主要归功于两所大学各种经费开支的充足, 与博士生数量多寡没什么关系. 再者就是清华北大名头响亮, 对外交流往往能搭上国外的超一流大学. 至于制度因素, 早年南京大学曾在SCI引用上突然崛起, 但那些年并没有在政府支持等开源方面超过其他名牌大学, 主要还是因为加强激励机制.
甚至我个人感觉这些大学博士生过多, 容易造成待遇难以提高, 原因可能是厚道的有能耐的导师总归数量有限, 也可能因为系里博士生培养开支僧多粥少, 等等. 而博士生中产生不俗成果的可能性, 多半集中在那么几个优秀学生上. 如果能留住一部分, 那么培养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项目经费, 实验室条件, 以及导师的高质量. 考虑到我国优越科研条件的稀缺, 很难想象靠提高学生数量会有什么贡献.
此外, 本科扩招对科研的贡献恐怕也就是增加收入. 因此只要不在就业市场上狠狠撞墙, 扩招的基本面不会变. 虽然名列前茅的大学不太稀罕, 但还是有很多省级学校依赖于招生这个财源, 尤其是当他们大学城建设高潮欠了一屁股债以后, 他们所能做的也就是多招学生了. 至于博士大量扩招的大学, 通过你所引用的新闻报道也能对其动机略之一二. 什么时候等到国内大量需求高学历的单位--如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普通教学型高校, 国企, 某些民企外企等等--对这些博士生需求饱和的程度, 扩招和大上博士点就可以停止了. 在此之前已趋于饱和的硕士就是榜样.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在中国,任何牵动本部门利益的都是政治问题 东晓山 字0 2009-03-13 08:48:10
🙂不光看现状, 要看发展 1 leqian 字1242 2009-03-11 17:56:07
🙂尖端人才的积累速度与人口基数关系很大 科大胡不归 字2834 2009-03-11 21:16:43
🙂没错, 高等教育在扩张, 博士培养大跃进
🙂你不了解中国的基础研究状况 2 科大胡不归 字375 2009-03-12 03:45:35
🙂难道人口结构极其老化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而非包袱了 东晓山 字134 2009-03-11 21:00:33
🙂在中国计生问题上我完全支持科大和东山 4 青牛甲 字364 2009-03-10 13:20:22
🙂他们从不思考啥后工业国家服务业的比例如此之高。 五陵年少 字0 2009-03-10 17:57:18